隨後,李一鳴的手又往下指了指,說道:“爺爺您再看,顏良斬了宋憲魏續之後,徐晃上來和他交鋒,隻打了二十個回合徐晃就敗了。徐晃這個人也算是三國裏有名的大將,雖然比不上五虎這個檔次的,但是後來關羽在右臂帶傷的情況下也沒法打敗他。這麼厲害的大將顏良隻用了二十回合就打敗了他,可見顏良有多厲害。”
李一鳴又說道:“顏良擊敗徐晃之後,曹操手下眾將的反應是‘諸將栗然’,沒人再敢上去和顏良交戰了。要知道,曹操這時手下雖然沒了典韋,可是還有許褚這樣的大將,許褚號稱‘虎癡’,後來和馬超大戰了兩三百回合都不分勝負,但還是被顏良嚇得一動都不敢動,足以說明顏良的威懾力了。”
李一鳴伸手指到了關羽殺顏良那一段,說道:“爺爺您再仔細看看關羽斬顏良的過程,上麵寫的很清楚了,顏良見關羽過來,‘方欲問時’,說明顏良還沒準備好和關羽打,而書上接下來也強調了‘關公赤兔馬快’和‘顏良措手不及’,這才被關羽殺死,這都說明關羽是偷襲,而顏良還沒做好交戰的準備,才稀裏糊塗地被關羽殺死的。至於為什麼顏良沒做好交戰的準備,書裏麵說了,關羽是‘倒提青龍刀’,最早的嘉靖版本《三國誌通俗演義》裏還有一句關羽‘將盔取下放於鞍前’,不過這句話後來被毛宗崗父子修改的時候刪去了,這都不是正常的交戰之前的動作,顏良肯定是正納悶呢,想問問清楚,結果就被一刀劈死了。不過顏良被關羽殺死不論有再多的理由,也肯定是他一個很大的汙點,這一點是繞不過去的,所以我隻是認為顏良有競爭第二的實力,而不是確定的第二。”
紀同武聽李一鳴在那裏頭頭是道地分析著,不由得瞠目結舌,仿佛麵前坐著的不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而是一個研究《三國演義》多年的學者,連毛宗崗批的三國和最早版本的三國之間的區別都知道。《三國演義》這本書自己也看過很多遍了,但是一時間就是找不出理由來反駁他。這個小孩子隻能用天才來形容了。
“小朋友,這些都是你自己分析出來的嗎?”紀同武問道。他知道,就算這些東西不是眼前的這個孩子自己分析出來的,他能複述得這麼完整,也是難能可貴了。
“是啊。”李一鳴毫不慚愧地回答道。同時心中暗笑。在後世的網絡上,眾多的三國愛好者們為了討論書裏的武將誰更厲害的問題不知道浪費了多少字節的網絡資源,各種觀點層出不窮,就連呂布都險些被從第一的寶座上拉了下來。但是顏良的地位卻是隨著討論的進行越來越高。不過在1990年這個沒有網絡的閉塞年代,絕大多數看三國的人都隻是把顏良當成襯托關羽勇武的一個墊腳石而已。李一鳴的這番話,聽在紀同和的耳朵裏,不說是振聾發聵,至少也讓他感覺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