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樣的速度的話,應該可以保證了。”李一鳴點頭說道。其實以他現在肚子裏的東西來說,再快一點也是可以做到的。可他畢竟隻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如果表現得再誇張一些,未免就有點太過逆天了,還是稍微收斂一點的好。
“好,那就這樣說定了。稿酬方麵,我們會按照最高的標準支付的,這點請你放心。至於合同,我看就沒有必要簽了吧。”周斯雲笑道。這個時代的人合同意識還普遍比較薄弱,在周斯雲看來,李一鳴雖然天才了一些,但畢竟還不能用大人的眼光來看待要求他。用合同去束縛一個八歲的小孩子,如果傳出去的話恐怕就會成為同行裏的笑柄了。再說了,就算李一鳴真的無法按時完成創作,你又能拿一個八歲的小孩子怎麼樣呢?難道真的要把他告上法庭不成?
“嗯,那就不用簽了,我相信周老師。”李一鳴點頭道。對於他來說,合同更是可有可無。《濱海日報》如果不用他的文章,自然還會有其他的報刊雜誌願意刊登,如果《濱海日報》違約的話,受到損失的隻會是報社。這一點相信報社的主編不會看不到的。至於稿酬方麵,和一個八歲就已經身價過億,還是美金的孩子來說,談稿酬根本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更何況李一鳴寫文章的目的並非為了錢,而隻是為了出名而已。
“老周,有我在這裏做見證,日後你們報社要是有違約,欺騙我學生的行為,那我可不饒你哦!”孫老師笑道。
“這點你放心吧,咱們認識這麼多年了,我還不了解你嗎?”周斯雲笑了笑,又對李一鳴說道:“一鳴,我們初步定在從下周起,每周三刊登你的文章。這樣你在每周一之前就把文章交給孫老師,老孫你先幫他把把關,周二我再來你這裏取稿子,你看怎麼樣?”
“沒問題,就這麼說定了!”孫老師笑道。
“這個專欄的名字我還沒有想好,一鳴,你有什麼建議嗎?”周斯雲又問道。
“呃……”李一鳴皺眉想了想,說道:“要不就叫《小學生侃水滸》吧,周老師您看怎麼樣?”
“《小學生侃水滸》?嗯,這個名字好!肯定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就叫這個名字了!”周斯雲笑道。
很快,三人又談了一下具體的細節問題,這件事就這麼敲定了。就這樣,《濱海日報》曆史上最年輕的專欄作者,就此誕生了。
到了周六晚上,蘇玉維又來到了李一鳴家蹭飯。看得出來,李振先見到自己的小舅子也很高興,兄弟倆多喝了幾杯,蘇玉維也不回去,又在李一鳴的房間裏支起了折疊床,借宿一晚上。
“小舅,加油站選址的事進展的怎麼樣了?”晚上,李一鳴坐在床上問蘇玉維道。
“嗯,這兩天我跟你爸可是沒閑著啊,雇了輛車到東營村跑了好幾趟,基本上把那個村子都跑了個遍,可把我倆累壞了。”蘇玉維歎了口氣,捏了捏自己的肩膀苦著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