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靜喜(1 / 1)

“太後娘娘駕到!”街市外,大太監拉長了聲音宣道。

眾人連忙放下手中的吃食,恭順地走到轎輦前去迎。

文太後由吳喚和端幸虛扶著,緩步下了轎輦。

隻見文太後身穿暗紅色綴米珠的孔雀紋宮袍,手執一柄泥金真絲瑞雪圖紈扇,髻上隻佩了一隻寶藍點翠的孔雀簪,一眼看去端的是慈祥端莊。

待文太後走近了,才看清她高挽的烏發黑亮,不露一絲飛白,保養得宜的臉上更是不見一分老態。

隻是笑起時眼角藏不住的一點魚尾紋,在提醒眾人她已年華不在。

玲瓏恭步上前,得體而不失親熱地道一聲:“玲瓏參見太後娘娘,恭祝太後娘娘鳳體萬康,福壽綿長。”

文太後和藹地笑著,麵上沒有任何異樣。她伸手扶起玲瓏,聲音裏隱隱透著一絲驚喜:“好孩子,竟長得這麼高了!快把臉抬起來,讓皇祖母好好瞧瞧。”

玲瓏笑著抬起臉來,一雙如水的眼眸微合,麵露恰到好處又毫不矯揉的嬌羞,嘴中道:“玲瓏久未朝見,太後娘娘和皇上不怪罪,便已是仁慈了。”

文太後微微一笑,拉起玲瓏的手放進自己手中:“朝城路遠,你父王每次入宮,沿途路上都要大擺架勢,還要奉來好些寶貝,難免麻煩。三年一朝見,也算是在與民休息了。”

玲瓏並未聽出文太後的弦外之音,隻當是皇上太後不曾怪罪瑞王,心裏還暗暗鬆了一口氣。

文太後的目光掃過玲瓏高梳的淩雲髻,而後微微一頓。

“你發上的這隻如意簪子,可是你母妃給你的?”再見到故人舊物,文太後不禁眼露溫柔,聲音裏卻多了一絲微不可察的悵然。

玲瓏見文太後提起那簪子,也不由得甜甜一笑:“正是母妃給玲瓏的。”

她一邊說,一邊取下發上的如意簪子,雙手奉給文太後。

這簪子是以銀鍍金的,拿在手裏極其輕巧,簪身點了翠,四周還綴有小粒的碧璽石。

隻是這麼多年過去,如意祥雲紋上點綴的海珠已經隱隱有些泛黃,不複當年風采。

文太後輕輕地將簪子接過,聲音不禁又放柔了些:“你知不知道這簪子的來曆?”

盡管玲瓏心中知曉,此刻卻搖了搖頭:“玲瓏不知。”

文太後溫柔地注視著掌中的如意簪,眼裏帶著一絲笑意:“這是你親祖母靜喜太妃,親手傳給你母親的。”

“當年你母親離開燕國,奉命與你父王成親。靜喜一見你母親,就歡喜的不得了,便把她最鍾愛的這隻簪子給了你母親。”

言罷,文太後又垂眼,看向麵若芙蓉的玲瓏。玲瓏生得貌美,笑起來時像極了瑞王,以致於她還能在玲瓏的眼角眉梢裏,尋到一絲靜喜當年的模樣。

再念起深宮故友,文太後不由自主地歎了一聲:“如果靜喜還在,看見你出落得這麼漂亮,不知會有多高興。”

玲瓏見太後提起她從未謀麵的祖母,心裏也不禁有些發酸。

當年靜喜太妃與文太後交好,二人盡心侍奉先皇又彼此扶持照應,在深宮裏能得一知己,實屬不易。

隻可惜,當年先皇降罪的山北楊氏,便是靜喜太妃的母族。

楊氏遭皇上責難,身為後妃陪伴君側的靜喜卻無能為力,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母族沒落凋零。

靜喜在她恩寵盡失的短暫後半生裏,也終日為此鬱鬱寡歡。直到她患上那場急病,在玲瓏出生前便與世長辭。

文太後再憶起當年往事,眼中不由閃過一絲忿恨。隻是不待眾人有所察覺,這縷情緒就已消失在她慈祥溫和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