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冀州風雲【八】(1 / 2)

就在公孫瓚帥兵屯占吳橋之地,打算袁紹過吳橋之後,趁此機會帥騎兵衝鋒。哪知道人家據吳橋二十裏之處,便停留下來駐兵。

此舉顯然對自己有了防備。看著袁紹如此的警覺,公孫瓚也隻能據守吳橋,尋找戰機,給予對方一擊重擊。

與此同時,公孫紀與文則二人,已經渡過大故瀆,來到荀諶的大帳之中。見到荀諶,公孫紀還是有些緊張,畢竟這位主的知名度,可不是自己能比,潁川荀家的名望,可是一點都不次於,四世三公的袁家,荀家八龍響徹下,那可是文士的精神領袖。

而荀諶在其他州郡,雖然名聲不顯,但是在冀州那可是如雷貫耳,素有讚言:交友當交荀友若。此人交友極為苛刻,而且成為友伴之後,更時常出言警醒對方,當為醒世良言,故此被冀州文士相當敬重。

公孫紀雖然出自幽州,可是幽、冀本就是相連,大部分漢民都是自冀州遷徙而去,故此這荀諶的名望,在幽州也是家喻戶曉。除非你是外族之人,若不然你不知道荀諶之名?怕是山野村夫罷了。

“在下公孫紀,拜見荀諶君。”這公孫紀乃是平民出身,連個字都沒有,故此還真不敢以荀諶的字為稱,不敢有半點親近之意。

“嗯,公孫紀你此次而來,所為何事?”跪坐在桌案前的荀諶,態度十分的端正,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聲望,而視下手這位文士,臉上帶著溫煦的笑容,更是讓對方感到親近。就連公孫紀身邊的文則,也是不由自主對此人,生出親近之感,何況公孫紀本人?

“稟,嗯,紀前來,乃是奉易侯之名,特來助荀諶君。”公孫紀心中一喜,不僅差一點沒有以臣下居之,急忙改口拱手開口道。

“哦?伯珪何意?眼下兩軍交戰,何曾有助我之意?這的確令我感到疑惑,還請公孫紀言明於我,為我除去心中的疑惑。”

“荀諶君,事實並非如此。聞之荀諶君駐守大故瀆西岸,乃是易侯之弟公孫範,急忙率眾防禦。可是咱們雙方大軍,並未發生碰撞?並沒有什麼戰事發生?何來敵對交戰之舉?”

“哦,我還以為伯珪欲要攻打清河,故此才駐兵與此,若是真的無事,那倒是好了,我也可以放心睡個安穩覺了。隻不過不知道伯珪,要如何助我?這的確聽著新鮮。”荀諶故作輕鬆,微微一笑道。

“荀諶君,我家易侯聞之袁紹帶兵歸冀,故此欲要助君一臂之力,在吳橋擺開陣列,準備與君聯手阻擊袁紹,不知這是不是助你一臂之力啊?”

見到荀諶大感興趣,並沒有厭惡公孫瓚之舉,看來大有合作之念,故此公孫紀放鬆心神,口中郎朗而出,分析著冀州的全局。更是言之二人聯手,將會平分冀州之境,屆時以河間、渤海兩郡之地,為易侯公孫瓚所有,其他各郡府皆會讓給異人雲中王。

“中山,也不要了?”荀諶眼中一亮,衝著對方擊緊張的問道。

“自然,你我為盟,可定冀州之亂,哎,冀州原本糧倉富足,如今卻讓百姓流連失所,易侯聞之,大是感到心痛,故此欲要還冀州一個太平,不願看到袁紹進占冀州,再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知荀諶君何想?這乃是令冀州百姓翹首而望之事,還請荀諶君與雲中王明言,切莫苦於百姓也。”

好家夥,連冀州百姓都帶上了,顯然若是荀諶不同意,那便會在冀州失去民心,眼下雲中王未曾占擁冀州,百姓的忠誠也並非太高,若是再與公孫瓚為敵,不顧冀州民眾的生死,這等消息若是傳出,隻怕冀州民心大降,絕對影響雲中王在冀州的名望。

“哦,這倒是一件好事,不過此事我需要與雲中王商議,還請兩位稍作休息。”

“好,不知所需多少時辰?”

“不需多長時間便可。”

荀諶起身走出大帳,身邊張郃也靜靜跟隨,看到兩人如此放心,著實令公孫紀心中一喜,看來此事有荀諶出麵,怕是大有合作的可能。

而就在荀諶離去之時,公孫紀身邊的文則,瞬間來到桌案前方,直接翻動桌案上的竹簡,見到這文則如此所為,公孫頓時心中不快,怒色上前攔阻對方所為,更是怒斥對方道:“文則你要做什麼?”

“紀,我也不必瞞你,此次易侯著我前來,一是為了保護與你,務必要護你周全。二便是欲要安插細作,為以後易侯進攻這異人,作為鋪墊,眼下那荀諶答應如此痛快,隻怕此事大為蹊蹺,故此我要尋找蛛絲馬跡,看看這荀諶打的什麼主意?”

“啊?”沒想到跟隨自己不起眼的護衛,既然還另有重任在身,想到坊中多有傳聞,公孫瓚的手中掌握一支暗斥,用於監視臣下,探查下之敵情之責,此事隻怕是真的了啊?要是文則是暗斥之人,隻怕此人才是主位,自己隻不過是幫對方,打掩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