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冒險男孩“殺手鐧” (2)
老二回答說:“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還有沙漠。”
父親又搖了搖頭說:“不對。”
父親又以同樣的問題問老三。
老三回答:“我隻看到了駱駝。”
父親高興地說:“答對了。”
這位父親試圖告訴兒子們,隻有專注你的目標,才能不虛此行。我們其實也會犯老二和老三那樣的毛病,眼中滿是誘人的目標,前進中也就有了很多的行動方向,常常在選擇的岔路口不知所措,結果任何一件事都沒能圓滿完成。如果在做事之初眼中就隻能看到一個目標,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積聚最大的力量,向著一個明確的方向前進。你知道世界名著《飄》的作者瑪格麗特是如何寫就這樣一部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小說的嗎?請看下麵這個故事:
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請參加筆會,坐在她身邊的是一位匈牙利年輕的男作家。她衣著簡樸,沉默寡言,態度謙虛。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誰,他認為她隻不過是一個不入流的作家而已。於是,他有了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
“請問小姐,你是專業作家嗎?”
“是的,先生。”
“那麼,你有什麼大作發表嗎?能否讓我拜讀一兩部。”
“我隻是寫寫小說而已,談不上什麼大作。”
男作家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了。
他說:“你也是寫小說的?那我們算是同行了,我已經出版了339部小說,請問你出版了幾部?”
“我隻寫了一部。”
男作家有些鄙夷地問:“噢,你隻寫了一部小說。那能否告訴我這本小說叫什麼名字?”
“《飄》。”女作家平靜地說。狂妄的男作家頓時目瞪口呆。
女作家的名字叫瑪格麗特·米切爾,她的一生隻寫了一部小說。現在,我們都知道她的名字,但那位自稱出版過339部小說的作家的名字已經無從考證了。
人如果一輩子幹了許多可有可無的事,不能專注一件事,對於生命而言,那隻不過是在原地轉圈而已。
文學大師歌德曾這樣勸告他的學生:“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隻專心致誌地去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專注的確具有驚人的力量,它能使你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正在做的事情,做起事來自然會如同庖丁解牛一樣,遊刃有餘。專注甚至會使你蓄積全部的熱忱,你的思維和行動也會因專注變得積極而迅速。
你可能在想,我也想專注啊,例如,我想以後當個畫家,可是爸爸媽媽和老師都認為我是個數學天才,他們建議我將畫畫作為業餘愛好。於是,我聽信了。但是為什麼不固執一點,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並堅持到底呢?這樣,專注自然就做到了。
即使天塌下來也沒關係——樂觀的信仰
有了樂觀,還怕什麼
這幾天,犇犇總是悶悶不樂,幾個好朋友想方設法讓他高興:肖恩把自己心愛的小馴鹿送給他,聰聰則邀請他一起玩彈弓和溜溜球。還有榕爺爺也在安慰他,可是他的心情始終不見好轉。
事情是這樣的,一次偶然機會,小牧羊犬失蹤了,當犇犇再去找它時,發現它已經在花園裏永遠地睡著了。他將它埋在一顆銀杏樹下,還為它立了一個小墓碑。
這幾天的事情還真是多,不光這件事讓人煩心,眼看與不死鳥約定的事情就要到期了,可現在犇犇還絲毫沒有采取行動。他心情沉重,心想,那麼一堆垃圾,要何時才能搞定,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什麼事情都無法瞞過榕爺爺,這不,榕爺爺在今天的課堂上講的就是—樂觀。他說,樂觀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心態,如果你總是抱著“天塌下來,也沒關係”的心態去生活,那麼將沒有任何事情會難倒你。
接著榕爺爺給男孩們每人發了一張紙片,讓大家寫出自己眼前很難辦到的一件事或最煩心的事;然後寫出原因和最糟糕的情況;最後積極去想解決的最佳方案。
犇犇寫道:
令你悲傷的事情:失去小牧羊犬和處理垃圾。
最壞情況:永遠失去牧羊犬、得不到不死鳥的鑽石。
如果糟糕情緒繼續下去:就永遠高興不起來,甚至其他的事情也會變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