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場景。

剛下過雨,空氣很清新,一對年輕的父母帶著五歲大的孩子去公園玩。父母分別牽著孩子的小手,讓孩子走在中間。

一路上,孩子又吵又跳,很是興奮。不巧的是,路的中間積了一小坑水,孩子蹲在地上怎麼也不肯走了,並張開雙手要媽媽抱。媽媽猶豫了一下,正準備彎下腰把孩子抱過去。爸爸卻伸手製止了媽媽,說:“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吧,他能行的。”

孩子委屈地看著爸爸媽媽,卻發現他們根本沒有幫自己忙的意思,竟然“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媽媽過意不去了,又想幫忙,爸爸再一次說:“不要管他,他能行的。”

果然,孩子哭了半晌,見爸媽還是沒有幫忙的意思,就開始自己想辦法了。他大聲地對爸爸說:“我要跳過去!”爸爸讚許地點點頭,說:“好,爸爸看著你跳。”

於是,孩子興奮地跺了跺腳,一縱身,就跳過了小水溝。孩子剛站穩腳步,媽媽就及時的拉住孩子的手,緊緊地握住。爸爸也彎下身來,幫孩子把眼淚擦幹淨,並輕聲說:“爸爸說了,你一定行的!”孩子臉上帶著淚痕卻驕傲地笑了。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一個小小的“水溝”就是一個小小的挫折,遇到“小水溝”就想尋求父母的幫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如果父母擔心孩子受委屈,就一味地包辦代替,每次都試圖把孩子“抱”過去,隻會讓孩子滋生依賴父母的思想,而無法發揮好自己的能力。在挫折麵前,父母就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麵對,實在不放心的話,也可以在旁邊適當的給予監督保護。這樣,孩子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找回自信,戰勝挫折。

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關鍵在於他是否能夠戰勝生命中的挫折。挫折就是一個篩選的過程,退卻的人被淘汰出局,隻有能夠克服挫折的人才有資格繼續向前。”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也曾說過:“挫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因此,明智的父母應該從小就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起來,用更豪邁的情緒去收獲自己的成功。

孩子永遠是父母的寶貝,誰都不希望自己孩子遇到挫折。但是,挫折是客觀存在的,誰也無法避免。父母不可能一輩子做孩子的守護神,替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永遠生活在溫室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經的坎兒,那我們為什麼不趁早教孩子學會接受挫折,讓孩子自己去麵對人生中的風雨,開創自己的人生之路呢?

為了使家長在孩子遭遇挫折時能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我們在對大量案例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精心編寫了《孩子遇挫折,父母怎麼辦》一書。本書從孩子生活和學習的細節入手,擷取了一些最常見的問題的片斷,比如說考試緊張、被同學猜疑、早戀、與家長有代溝、考試成績不夠理想、學習沒有動力、注意力不夠集中、不合群等等,以精辟的語言透視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深刻地分析了孩子遭遇挫折的種種原因,指出了教育孩子的科學理念,希望為父母們開辟一條能夠輕鬆正確地應對孩子問題的捷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