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箴言
愛是一種感受。一個人隻有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同樣,一個人在關愛別人、關心他人的過程中也能夠獲得無窮的快樂。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用“愛”人的心帶給他人快樂,這樣一來,孩子才會更健康快樂的成長,遭遇挫折時也能夠用更寬容的心去麵對。
有一天,爸爸下班回來發現媽媽正愁眉苦臉地坐在沙發上。
“這是怎麼了?”爸爸問。
“唉,還不是園園,真讓我操心。”媽媽苦惱地說,“是這樣的,今天園園竟然把她儲藏罐裏的錢都拿到學校去,說是捐給災區的小朋友了。你說這孩子怎麼想的,好幾百塊錢呢,平時寶貴得誰都不讓動,可是今天竟然一下子都給捐了,真讓我理解不了。”
“這是好事啊,說明園園有愛心,要是換了我啊,誇獎還來不及呢!”爸爸笑著說。
“但她捐款也不和我商量一下,簡直太過分了。”
“這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不把園園叫出來問問?”
園園耷拉著腦袋從房間裏走出來,臉上還掛著淚痕。
“園園,跟爸爸說說,今天捐款的事為什麼不跟媽媽商量呢?”
“我想早一點捐款,災區的小朋友收到錢就能去上學了,所以中午回家就把錢都拿到學校了。我本來想下午放學告訴媽媽的,可是我還沒有來得及說,媽媽就生氣了。”園園很委屈地說。
“可是那麼多錢,總該和媽媽說一聲才好啊。”爸爸微笑著對園園說。
“嗯,我知道錯了。媽媽,你不要生氣了好嗎?”園園對媽媽說。
聽到園園說這些,媽媽的氣也消得差不多了,她把園園攬在懷裏,一邊給她擦眼淚,一邊溫柔地:“好了,是媽媽太小氣了,園園真有愛心,是個好孩子!”
延伸閱讀別讓孩子的“愛人之心”受挫
愛是一種感受。人隻有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因為,在關愛別人、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無窮的快樂。
進入21世紀的今天,更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心與同情,以形成團結合作的群體,共同解決人類麵臨的共同問題。也隻有這樣,個體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其自強自立也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作為家長不僅要教孩子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更強調要教孩子學會關心,重視培養關愛、同情、友善等良好品質,並將之看作是未來社會和每個個體得以發展的關鍵和希望所在。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家裏的獨生子女。從出生起,就有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圍著寵愛,家裏吃的、穿的、用的事事優先,他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包辦代替,並且認為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家長們無原則的愛,從客觀上早就了孩子自私的習慣,把“人人為我,人人愛我”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不知道自己還需要去愛別人、關心別人,更無法體會到愛別人的快樂。那麼,怎樣才能使孩子有一顆愛心,在社會的大家庭中健康地成長呢?家長可以試著從一下幾個方麵去努力:
給孩子一個“愛”的環境
家長和子女的關係是社會關係是最基本的關係,所以,家長有必要為孩子做出“愛心”的榜樣。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以身作則,善待長輩、關心幫助別人、愛護公物,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受到感染。另外,家長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有“愛心”行為的電視節目讓孩子觀看,講述有“愛心”行為的故事給孩子聽,以激發孩子的“愛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