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表揚和鼓勵強化孩子的分享意識
表揚和鼓勵是孩子形成分享意識,養成分享行為的重要手段,它能使孩子積極行為得到強化和鞏固。當孩子願意與別人分享時,家長就要及時地表揚,讓他喜悅地發現原來自己的行為可以得到家長的稱讚,可以讓家長如此快樂。孩子在分享過程中嚐到甜頭自然會,產生再次分享的願望,這樣當他下次遇到同樣情況會很容易回想起上次的情境,采取積極的分享行為。
每當孩子吃什麼,大人可以先把東西分成幾份,家裏人一人一份,並且讓孩子給長輩們拿過去,比如你切開一個西瓜,“乖,把這塊西瓜拿給媽媽”、“乖,給媽媽吃一口”。千萬不要忘了及時表揚:“謝謝我們的愛心小天使!”對於吃慣獨食的孩子,一開始可能會不樂意,甚至大哭大鬧,家長就要堅決製止他的哭鬧,不能遷就。
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
能讓孩子從分享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給他人,以及他人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分享行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分享行為,孩子才會因此真正的樹立健康的分享意識。孩子年齡雖小,他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應尊重孩子的意願,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讓孩子自願的分享。
可讓孩子先“自私”後“分享”,隻有先確認“擁有”,才能談到“分享”。“私人擁有”是分享的第一步,也是不可逾越的一步,一個人如果對他所有的東西沒有安全感,是很難真正做到去和別人分享的。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私”心理,讓他知道——媽媽爸爸會尊重你的獨立自主權,要不要和別人分享可以由你自己決定。培養孩子“我是主人,我可以自己做主”的自豪感和安全感。然後再疏導“分享是快樂的”,並讓他付諸行動。
給孩子將關於分享的故事
家長還可以通過講故事來暗示孩子,讓他懂得隻有與人分享,才會受人歡迎。家長可以隨時隨地自編故事,比如小貓咪咪是一個喜歡和別人分享的寶寶,每當媽媽給她買來好吃的魚或好玩的玩具,咪咪都會很大方的邀請其他小動物們來分享,因此大家都很喜歡她,都願意和他一起玩。可是小老鼠就很小氣,他什麼東西都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總是說:“這是我的,誰都不能玩。”大家都不喜歡他,他沒有一個好朋友,所以他整天一個人悶悶不樂。
一個五歲的女孩問媽媽:“橘子為什麼是一瓣一瓣的呢?”媽媽說:“橘子是不是在告訴你,我長成這個樣子,就是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來分享我,而不是一個人吃哦”這也是一種暗示。可從孩子不喜歡的物品開始讓孩子拿物品與別人分享,使孩子在分享中體驗到分享的快樂,然後在有意識的引導他分享自己喜歡的物品,對於孩子非常喜歡的物品不要強求孩子交換,因為每個人都有物品的占有欲,何況是小孩?
教子故事魚和魚竿的故事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沒過幾天,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隻吃一條魚。經過遙遠的跋涉,他們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