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編輯,你向我大力推薦的就是這一份稿子?”
三天後的南都出版社總編辦公室裏,一位五十多歲,西裝筆挺帶著金絲邊眼鏡的胖子一邊拍著桌子一邊有些慍怒的向對麵的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女編輯質問著,一張胖臉上寫滿了失望。
他是南都出版社的總編廖國祥,兢兢業業的在出版業幹了幾十年,他什麼樣的書沒有見過,這麼一份稿子,在他看來最多就是發表在《讀者》,《青年文摘》上的水平的散文故事,想要出書簡直就是荒唐,簡直就是胡鬧!
“廖總編您先不要生氣,這本書的作者也說了,像這樣的散文故事他不是隻有這麼三篇而已,而是總共有三十篇左右,並且構成了一個係列,寫的是從一個人大學畢業開始後到三十多歲,這十餘年的生活經曆和人生感悟等等,雖然不同於以往的書籍,但現在是市場時代,我倒是覺得,這樣的一本偏雞湯的勵誌書籍應該會很受讀者歡迎”
周鵑推了推鼻子上的眼鏡不緊不慢的解釋道,她從事編輯五年多,自認為對於出版市場的風向還有讀者的喜好還是比較有把握的,這本《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雖然作者隻投來了三篇稿子,就讓她覺得非常優秀,若是出版應該能夠大賣,卻不想總編廖國祥根本不聽這些,直接擺了擺手:
“這些先不談,先說說作者要怎麼出版吧”
原來一本書的出版,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經濟的需求,漸漸的有了兩種可選的方式,一種是由出版社校對排版,出版社印刷,出版社聯係銷售,作者隻需要保證書籍文字的質量,之後就坐等著拿錢就行了,還有一種就是所謂的自費出版,雖然也是出版社校對排版,出版社印刷,但是無論是校對還是印刷這些環節,都是要作者出錢的,至於銷售,出版社倒是也能夠幫一點忙,但是也要抽成,剩下的就是作者自己想辦法銷售了。
第一種方法,出版的風險基本上都在出版社那裏,作者大多都能拿到首印的版稅抽成,如果加印,那麼還能再拿加印的版稅,至於印出來那麼多能不能賣出去,那就是出版社操心的事兒了。
而第二種方法,出版的風險就完全都在作者身上壓著,那些校對,排版,印刷的環節出版社基本上都是淨賺勞務費的,隻是這本書以後賣的好不好,那都是作者的收益跟出版社無關了。
廖國祥既然這麼問了,周鵑作為出版社的老編輯,怎麼會不明白,於是回答道:
“作者沒有說什麼,隻是一般的投稿”
“那我的建議就是讓他自費出版,每天這樣寫點東西就想出書的人多了去了,又不是什麼名家我們憑什麼要給他擔風險”
廖國祥揮了揮手說道,周鵑卻眉頭皺了一下:
“總編,我真的覺得這本書內容很不錯,如果出版,說不定…”
“行了!我馬上還有個會要參加,沒其他什麼事兒,周編輯你可以忙去了”
廖國祥說著將手裏的書稿放在了桌邊上示意周鵑拿走,周鵑麵色一暗,什麼也沒說就拿了書稿退出了辦公室,心中卻是充滿了不甘,這已經是她第三次推薦的書稿被拒了,她真是不明白,自己很看好的新人投稿,這些個老編輯和總編為什麼都如此的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