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的職責也是我報恩的機會!”
“那我就來領教,領教組長的龍拳!”說完就朝福伯攻去。
……
秦凡聽到龍拳一詞,瞬間就來了興趣, 龍拳為象形拳上層功夫,以螺旋上升,螺旋下降,盤旋起伏,穿雲撥霧之勢為特點,其動作柔而大方,手法有纏、裹、摟、砍、抱、擰、轉、抄等;腿法有合、彈、旋風腳、擺、掃、飛腳等;其步形有龍形步、獨立步、馬步、弓步、插步、扣步、跨步等,練此拳有強身健體,防身自衛,延年益壽之功能。練習是要動作流暢,節奏分明,眼到手到,對增強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
龍拳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青龍拳,第二階段為盤龍拳,第三階段為烏龍拳,第四階段為火龍拳,第五階段為龍拳。練到第三階段的時候可以真氣幻化出龍,第五階段可以以人身化龍,當然這人身化龍秦凡是在一些典籍中看過,具體什麼情況他也不知道。不過他還知道這龍拳的傳說來曆—— 相傳三黃五帝時期,昆侖山五行洞五行道人,一日雲遊至軒轅之丘,見一青年,因為人鳴不平,與數惡奴相鬥,青年人身手敏捷、拳技平庸,雖勇敢狠鬥,終因兩拳難抵四手,而被打倒在地。五行道人善心大發,挺身相救,隻見他趨步向前,身搖步晃,兩掌如龍爪,左右盤旋,偏進斜退,閃電般地穿梭於眾惡奴之間,行之身體上浮下沉,吞吐自然,步無虛邁拳無虛發,巧捷奇妙,神態飄然,轉瞬間,早把惡奴們打翻在地,求饒不迭。青年人目睹道人之功力,知其技高超,翻身從地上爬起來,跪拜在道人麵前,口中說道:“多謝師父救命之恩,受弟子一拜。”青年人一跪下就不起來,道人知其赤誠,逐將他帶回昆侖山,每天除打柴、挑水、作飲外,主要是練功。練功時,燃點一柱香,叫青年人沿著純陽洞到上清宮一公裏多長的蜿蜓險峻的羊腸山道,不停地跑上三個來回,若一柱香已燃燒全而又沒有完成練功要求,則為餓一天,青年人初練時,經常挨餓,後來,經過長斯磨練,逐漸掌握了攀山越嶺的本領,練就出穿山飛奔的硬功夫。五行道人見青年人走功大進,於是又加大練功難度,叫青年每日背上一個六、七十斤重的大香爐,按原來規定的時間和路線練習。春去夏至,秋殘冬臨,又是兩年,青年人騰功大進,於是道人才將護山防身秘術——龍拳傳與青年,自得龍拳後,青年人更加勤奮,晝練功,夜練拳,功藝結合,拳術日精,轉眼五年又過去了,一天五行道人把青年叫到跟前,對他說,馮清(青年人的姓名),你跟我已有十餘載之久,看起你道行難修,卻武功大長,這裏並非你的歸宿,去江湖上闖一闖吧!我明天將赴渝洲。這裏有把青龍劍,送你作紀念吧!馮清一聞此言,知難強留,隻得灑淚向道人拜了四拜,接過青龍劍,練拳練劍去了。待練完功回洞中,不見師父身影,知已啟程,無奈何,隻得隨及佩劍下山。馮青下山以後秉承師傅的教誨,開宗立派。為世間除魔衛道,保家衛國,宣揚道法做出不小的貢獻。
……
現在的老頭使得是青龍拳。“青龍拳有三個拳路:第一曰龍拳;第二路曰青龍探爪;第三路曰青龍返道。以第一路最典型,第一路有六十四動,風格別致,講究龍爪、蛇腰、穿梭步。 主要手法有 插、抓、搓、拿、挖、擰、點、戳;拳法含括:貫、衝、砸、撩、甩、劈、撞、架等以及肘法中楞、撲、頂、壓、過、搗等。各種手法交替使用,從而使上肢的擊法直橫剛柔、變化多端,再配合下肢擊法,如勾踢、撩掛、蹬、彈、點、踹、拐、提、絞、剪等等,就更加突出青龍拳攻防格鬥技擊特點。
青龍拳取龍之靈而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神聚而形似,動如山崩,靜如伏兔,步急快穩,繞轉穿行,具似遊龍,時吞時吐,時浮時沉,時大時小,時長時短,變幻莫測。動合陰陽之理,靜含伏擊之機,隨身出手,身到步摧,招勢相輔,圓活巧妙,拳藝奇特,擊法玄異,功夫別致。
青龍拳的主要動作有:青龍出水、青龍騰空、雲龍現身、青龍吐霧、青龍吞雲、青龍擺頭、青龍轉身、青龍擺尾、青龍戲水、青龍落地、青龍探爪、橫空旋繞、雙龍戲珠等等。除青龍拳外,尚有青龍刀、青龍劍、青龍搶等。”
……
至於秦凡為什麼有了興趣,是他想看看這老頭的龍拳比他這萬年奇才厲害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