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孤獨是一種流行性感冒(1 / 2)

相對於我們所生存的社會大環境來說,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內心深處都有一塊完全屬於自己,不能公開的內心世界。孤獨是來自於對外界某種變化的一種反映和感受,所以,每個人都有孤獨的體驗,都有感到無助的時候。

現代生活雖然豐富多彩,但生存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由於緊張和忙碌我們可能會暫時忽略個人感受,忘記孤獨,然而忙碌過後,身心寧靜下來時,孤獨和無助卻備感強烈。我有一個女性朋友,有車有房有事業,物質生活可以說相當優越,有愛人有孩子,家庭和諧幸福,不缺朋友,社交廣泛,卻時常聽到她感慨自己無奈和孤獨。我想這決不是無聊的無病呻吟,正所謂“高處不勝寒”。一個人的時候感到孤單,一群人的時候感到寂寞,這可能是現在生活環境中多數人的同感吧。

成年人尚且如此,和我們同處於一個生活環境中的孩子又何嚐不是如此,隻是孩子孤獨感和無助感的產生沒有成年人那麼複雜。家庭環境的壓抑和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時的不當方法是孩子產生孤獨感的罪魁禍首。

眾所周知,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嬌生慣養,往往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自尊心強,不合群的特征。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出於對孩子的愛護不願意孩子過多接觸外界人和事物,常聽到有些家長對孩子說“自己在家玩吧,不要出去亂跑,小心壞人把你抱走”,或者是“別去那個地方,有危險”,還有一部分家長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有時間陪孩子,孩子缺少交流,又沒有玩耍的夥伴,內心的想法和感受不能表達,完全生活在一個孤獨的世界裏,孩子內心的想法和感受不能及時表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愛說話,孤獨的性格。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的關愛,不是優越的物質條件所能代替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需要“付出”的。工作忙不能成為推卸教育責任的理由,再忙也要抽時間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真正的愛,感到被重視,孩子有了安全感也就能充分地展現自我了。同時,家長更要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讓孩子大膽地走出家庭接觸社會,不要以成年人的標準和喜好,阻止孩子的交往。把自己的看法和判斷淩駕在孩子之上,這是極為不妥的。對人對事,孩子自有孩子的理解和判斷,家長隻要做出正確的引導就可以了。我們教育、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而成長的最終目的是走向社會,適應社會。

再就是,學習方麵的壓力也會使孩子產生孤獨無助感。應試教育下,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在學校的時間要全部用於學習課堂知識,課外時間家長還要為孩子補充“營養”,請家教,參加各類課外輔導學習班,家長忙得不亦樂乎,卻讓孩子感到了壓力,考得好了還好說,考得不好不但老師批評,還招來家長的責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