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攀比奢華、炫富擺闊現象似乎成了一種司空見慣的社會通病。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有的學校還組織學生開展討論。然而,有的家長對此卻很不以為然,認為這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討論這種事有點小題大做。持這樣看法的家長顯然不懂擺闊對孩子成長的危害。
現在學生的擺闊現象雖不是十分普遍,但其影響卻相當大。擺闊就是講究排場,在外人麵前顯示自己的闊氣,不單純是自己享受,往往也要請別的同學分享自己的“闊氣”,所以,很多喜歡擺闊的孩子被充當冤大頭,請同學下館子、喝好酒、抽好煙、聽歌、打遊戲。擺闊讓孩子獲得了一時的痛快,但對孩子的學習成長不利,也增加了家庭經濟的負擔。
有一個讀初一的男孩,父母都是做大生意的,經濟條件當然沒得說,對孩子寵愛有加,隻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都全力滿足。孩子吃穿用都是一流的,上了初中更是花錢如流水,家長稍不滿足就大發脾氣。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炫富擺闊的習慣,請同學消費成了常事。
後來,這個孩子被班上幾個愛鬧事的同學盯上,要求這個孩子負責他們平時早點和抽煙的費用,孩子迫於威力不得不答應了,成了實實在在的冤大頭。從那以後,孩子變得鬱鬱寡歡,每天不但要支出很多錢,還提心吊膽。雖然後來學校知道此事後做了處理,家長還給孩子轉了學,但是還是讓孩子的心靈受到了傷害。
可見,擺闊不是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表麵是顯示自己的闊氣,其實質反映的是對待物質生活的態度。我們不是苦行僧,物質條件好了可以享受,但刻意追求享受,有意顯示闊氣,就有點庸俗了。特別是小孩子,主要任務是學習,努力追求的應當是德、智、體的全麵發展,努力顯示的應當是自身素質的高水平。家長對孩子的評價標準和期望要求,也應當如此。
然而,有的家長由於價值觀念上的偏頗,或庸俗的攀比思想作怪,在孩子要錢和花錢的問題上缺乏必要的限製,放任自流,有求必應。這有意無意地助長了一部分孩子貪圖虛榮、愛擺闊氣的意識,使孩子成了為他人消費埋單的冤大頭。對待物質生活的態度,絕對不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它關係著孩子的價值觀和未來的人生觀,所以家長應該引起重視。
斯賓諾莎說過,孩子是映照父母行為的鏡子。之所以出現中小學生擺闊現象,其父母應負主要的責任,因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要,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由於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孩子在長輩的溺愛之下,養成了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的惡習。家長即使經濟拮據,力不從心,也常常因為擔心孩子受委屈,被別人另眼看待,也要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的要求,有時明知孩子的要求是無理的,也遷就孩子。這種放縱孩子的行為,滋生了他們的虛榮心,促成了孩子的攀比和擺闊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