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人心理活動特征的總和,與遺傳有關,但在性格形成上,環境因素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知道,《紅樓夢》裏的林黛玉是一個悲劇色彩極濃的人物。她是家中獨女,從小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但她在孩提時代就失去雙親,成為孤兒,童年環境的劇變給她幼小的心靈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也是她日後形成多愁善感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後來她千裏投親,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當愛情失敗後,她的精神支柱轟然倒塌,希望之舟沉沒,陷入絕望境地,最後患上嚴重的心因性憂鬱症,最終悲戚死去。可以說,林黛玉是個極具悲情和消極的人物,因為身世的不幸,形成了一種極度敏感悲戚的性格。
這種性格顯然不符合我們今天培養孩子的要求,而且這種悲戚的性格對一個人的生活和發展影響都很大。曾經扮演過林黛玉的演員陳曉旭曾有過自殺的念頭,也跟林黛玉的悲情有很大關係,因為陳曉旭也曾坦言她骨子裏溶入了“林妹妹”的悲戚色彩。
魯迅也曾說過,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總之,不管看見什麼,《紅樓夢》都不適合孩子看,而其中林黛的消極生活態度和悲情的性格更不適合孩子學習。
現在的大部分家長都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卻忽視了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培養。這顯然是錯誤的,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更為重要。一個具有積極向上,健康樂觀心態的人,總能在漫漫長夜中看到黎明的曙光,能在冰天雪地裏聞到春天的氣息,能在一次次的失敗後聽到成功的腳步聲。相反,一個心態消極,性格悲情的人總是先看到陰暗的一麵,然後更加消極,喪失了自信和勇氣,對未來的前途必將缺乏信心。
我們要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無論生活中遇到怎樣的困難、挫折、失敗、還是災難,都要有堅強的勇氣和克服的毅力。人的一生沒有誰會一帆風順,挫敗是人生的必然經曆,我們不能總看到挫敗帶來的痛苦,更應該認識挫敗是鍛煉自己生存能力的良好契機和重要的人生體驗。關鍵在於你以怎樣的心態看待挫敗,因為樂觀者總能在災難中看到希望,而悲觀者卻在希望中看到災難。
我們不能讓孩子學習林黛玉那樣的性格,從不幸看到痛苦,從痛苦看到毀滅。一個人隻要擁有開朗、快樂的性格,就能擁有永久的幸福。這樣的人不論處於何種境況,都能敢於直麵人生,不被挫折所打倒。生活從來都不是十全十美、萬事如意的,樂觀的人從不怨天尤人,而總是讓生活伴隨著憧憬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