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1 / 3)

“恕臣不敢奉旨”,鬆筠一臉驚恐的跪在奕緯身前叩頭道。

敢情這麼多話都白說了,奕緯不解的問道,“老中堂為何推遲”

“即然夷人對大清有不詭之心,王爺為何又引狼入室”

“已然知道洋人有犯我中國之意,難道我們閉上眼睛他們就不來了嗎”

“如此,也應該早做好防範準備,”

“洋人距中國萬裏之遙,往來自如,大清北由庫頁島南至廣西,萬裏海波,洋人入侵何處,無人可以預料”

換作旁人還真聽不懂大清海岸線分布,鬆筠則不然,他在伊犁將軍任內主持編著了新疆識略,先列新疆總圖和南北兩路、伊犁各圖,並有敘說。次列官製、兵食、財賦、庫儲、田野、畜牧、廠務、邊衛等。是近代了解新疆的重要文獻,此外曆任駐藏大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久在邊疆為官,對大清地理極為了解,略思片刻言道,“隻需京城、江寧、廣州重點防守,洋人雖眾,不得入城”

“倘若洋人入遼河至盛京擾先帝靈墓,該如何”

“這、、”,大阿哥都知道了,難免洋人也會想到,真要如此就棘手了,誰也不敢保證,滅九族的大罪,“若早日防範,洋人未必可下”。

“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裏防賊的”

“但要是把洋人都引過來了,他們不是更方便嗎”

“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勝,洋人所憑仗的不過堅船利炮,我們都學會了,還能耐我何”

“即然他們憑仗的是堅船利炮,會輕意授人嗎”

“西洋有數十國,一國不授,還有十國,何有保密之說”

“隻不過是王爺的想當然,臣心裏沒底”

“南洋曆來為我天朝屬國,今英吉利占滿剌加、西班牙占呂宋、荷蘭占東印度群島、幾無中國立足之地,大清盛時還可自保,若略有變故,到時中原危矣”

“這些人也並非蠻夷,俱是文法之國,傳隨自羅馬時代,相當於中土秦漢之期,西洋數十國,臣民有萬萬之多”

“今日的英吉利有多強,超乎你的想象,一旦它們完成了對天竺的征服,他們人口不比我們少,土地更是多過我們數倍”

“他們的煤產量每年超過四萬萬擔,鐵產量超過二千萬擔,我們大清呢,鐵產量不過二百萬擔,”,一噸大約二十擔,說噸這幫老家夥肯定聽不懂,何況農業時代的人根本不懂得工業時代的生產力代表什麼,想想幾十年後的克裏木戰爭、美國南北戰爭、普法戰爭的動員規模,大清這點實力,根本不值一提。

“大清號稱百萬軍隊,經過幾十歲的太平歲月,乾隆朝積攢的那點餘威早就消失殆盡,福康安手下那幾千穿越萬裏之遙,旬月下廓爾喀的精銳早已老得老,死得死,當時年輕的明亮現在都九十了,”

“英吉利呢,精銳二十萬,都是經過拿破侖戰爭洗禮的戰場老兵,而且能隨時武裝印度的百萬平民。拿破侖戰爭知道嗎,法國皇帝拿破侖縱橫西洋二十年,七十二萬大軍兵發莫斯科,莫斯科在哪,羅刹國的國都,羅刹國為抵禦法皇的進攻,大雪紛飛十二月火燒國都,天寒地凍,法軍死傷無數,兵敗回國,拿破侖戰爭中,法國的對手還不是羅刹國,而英吉利能主導抗法二十年直至勝利,並在戰爭中完成工業革命。”

“水師就更不用說了,他們重量超過二萬擔、火炮超過四十門的軍艦就有兩百艘以上,這還隻是現役的,還不算封存的。拿破侖戰爭時期,大英海軍的動員能力強大到出乎清朝水師的想象。而清廷最大的戰船不過五千擔,炮十門,這還隻是量的差距,質的差距、軍官、指揮的差距更大”

“如果你想說他們是勞民傷財,那就大錯特錯了,戶部年收入隻有四千萬兩。而英吉利的財政收入折銀一萬萬二千萬兩,大清軍費開支二千萬兩銀子,占國家財政支出的約一半,英吉利海陸軍費三千萬兩,僅占財政五分之一”

“更為關鍵的是,他們仍在進步,每過一天,差距就會拉大,你越了解他們,你越會覺得無助,”

奕緯一口氣講了半個時辰,說得口幹舌燥,端起桌上的茶盞也不管涼熱,仰脖一飲而進。

鬆筠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奕緯怕嚇著老頭,拍拍前胸,捶捶後背,好半晌鬆筠才緩過這口氣,連連歎氣道,“這該如何是好”

“老中堂,如今小王信得過的隻有您,萬望您老人家辛苦一趟,查看洋人虛實,為了大清國,奕緯求您了”

“王爺,萬萬使不得,老臣就是拚了這條老命,也定不負王爺所托”

“洋人中有想來中國的,全到天津集合,無論招收與否,本王報銷來回路資”

“王爺,天津是京畿重地,是否有欠考慮”,細想了很長時間,鬆筠終於還是說出了心中的顧慮。

“來大清國淘金的眾洋人良莠不齊,犯有前科者為數不少,若散入中國,恐為禍地方”,奕緯也是心有戚戚然。

“可以新開辟一個港口,專門用來接納來中國的夷人”

“老中堂持重之言”,奕緯的心裏早就有個選擇,那就是天津沿海岸線向北約三百公裏的秦皇島,不過現在還不叫秦皇島,屬於永平府治下的臨榆縣,它的近代化建程還得等到清末開灤煤礦成立的時候,作為運煤的一個小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