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走北洋水師和馬尾船政學堂的老路子,奕緯打算采用日本海軍的吊床號製度,雖然有軍隊人事僵化,論資排輩,學曆至上這個缺點,但為了保證任人唯賢,消滅地方抱團出身的山頭,也不得不出此下策。至少日本海軍還有些成績,而大清海軍,都是被人當作笑話來講的。
幾名海軍學校出身的軍官向奕緯兜售了各自的理論,經過幾次篩選後,奕緯選擇了英國軍校方式。英吉利作為當世第一海軍強國,在海軍建設方麵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要學就學最強者。
最終三名專業海軍學校出身的軍官脫穎而出,其中有兩名英吉利人,一位法國人,再算上參加過海戰的二十九名經驗老兵,這三十二人成立了大清朝第一所水師學堂,全名是天津水師學堂。學校招收十六至二十六歲、身體健康、有愛國精神的識字青年以及優秀士兵,學製二到三年,接受海軍專業訓練,畢業後被授予見習少尉軍銜,去艦隊見習半年後,便可成為合格少尉。
葡萄牙軍人迭戈,如願以償的成為北洋水師的顧問。必竟迭戈的現役葡萄牙軍官身份,也使得他不適合在清國軍隊中擔任要職。不過這家夥還真是個人才,海軍陸軍都混過,說起國際大事來也頭頭是道,在他的協助下,奕緯的海軍夢開始實行了。
專業陸軍學校出身的艾馬爾,加上四名曾當過尉官的洋人,十二名低級士官,還有十名參加過拿戰的老兵。這二十七人創辦了陸軍學校,軍中挑選的學員第二天就全部到位。
醫院也同等重要,近代西醫有了科學加成,隨著血液循環、解剖學、細菌學說的不斷進步,早就超過了中醫的發展。麵試中學過醫的有五人,懂醫理的三人,八個人成立了大清國第一家洋人醫院,西醫館。西洋社區和各學校便是這家醫院最主要的客源。
梁發、屈昂協同識外文的眾翻譯,辦起了大清國第一家翻譯學堂同文館。
馬禮遜拉著幾位傳教士也辦起了大清國第一所中級學堂,友誼中學。
一名見習記者成立了報社,天津日報。還有幾個暫時用不上的人員,先起草自己的行業發展計劃,有多大的鍋做多少的飯。
三百多洋人中有二百多人參加了大麵試,那一百人是參與運送貨物的商人和水手,人家還要回去的,就這樣,最終招取了八十二名合格者。
別看招收的人才不多,卻辦起了好多大清國的第一產業,因為起點太低,他們就是起點。
剩下的人員奕緯並沒舍得浪費,好吃好喝好招待,這些人必竟見過世麵,成了這個新興城市的第一批工人,很快被新劃分的各部門挑走了。
這三艘武裝商船,奕緯也沒有客氣,蓋倫船用於海上運輸遠勝大清國福船、沙船等近海船隻。再者這些船隻建造之初本就是軍商兩用的,就算用於海戰也不是清國師船可比,稍做改造就當做水師學堂的訓練艦使用。
奕緯手諭一下,船朕要了,用廣州的茶葉當做船價,這幫商人樂壞了,幾艘舊船賣出了新船價,而且茶葉不用收稅,可直接裝船西運,洋人也不願做停留,拿著內務府的手令,走運河過官道返回澳門而去,打算抓緊機會運送第二批貨物過來。
經過不隻一個洋人批評過大沽口炮台的防禦時,奕緯也做不住了,率領著隨駕眾臣巡視炮台,隊伍倒是很壯觀,密密麻麻排出幾裏遠。
奕緯騎在馬上,繞著兩座圓型炮台來回跑了數圈,這兩座炮台還是嘉慶二十一年建造的,坐落在大沽口南北兩岸。炮台內用木料,外用青磚砌成,白灰灌漿的倒是非常嚴密。高度約為一丈五尺,寬九尺,進深六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