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怡在靠邊的位置上坐下,靜靜地聽著劉總和趙副市長之間的談話。雙方並不是正式的談判,言語之間試探的成分居多,但透露出的信息卻是很多。
賣家自然會挑貨的毛病,劉總對東商一把手魏總沒有出席活動表示不滿,畢竟魏總還是東商的法人代表。另外,改製的重點隻放在山城市出讓現有的股份上。
趙海心知肚明,市裏倒希望南方集團能增加總股本,這樣山城市就能多拿到一部分現金,緩解日益緊張的市財政。
“劉總,市裏也很困難,不管是改製還是增股,山城市還是喪失了對東商的控製權,這也很讓我們為難,市裏有領導對這一點很擔憂,因為有些領導對改製有抵製情緒,單純是改製,作為分管副市長,我的壓力也很大呀。”
這一點倒也是實話,莊總及時補充了幾句:“劉總,我在山城時間長一些,內地不比我們海城,風氣很保守,就是增股,山城市還會有阻力,就像集團的魏總,對改製一直很消極。”
劉總點點頭,卻沒有再說什麼。雖然集團對東商控製權誌在必得,但是吊一吊山城的胃口才利於後麵的談判。
似乎雙方初步的接觸陷入了僵局,在場的人都是大佬,還輪不到她來說話,坐久了也覺得尷尬,隻是出於禮貌,盡量保持微笑等著結束。
趙海很細心,看了看梁曉怡,突然靈機一動,溫和地笑了笑:“小梁部長,你對增股的事怎麼看?”
嗯?聽到趙市長的話,大家都把目光轉向了梁曉怡。梁怡聽到趙市長點她的名,有點意外,增股的事對集團是大事,她怎敢亂說?微微一笑,想了想,還是輕輕搖了搖頭。
看她為難,趙市長溫和地鼓勵道:“不用怕,年輕人嘛,剛才的表現就很好,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你和我女兒一般大,我就當你是晚輩,說錯了也沒什麼嗎。”
梁曉怡從小缺失的就是父愛,趙市長簡單的幾句話,使她心中一暖,差點流下淚來,莫名地就對他產生了一種依賴,感激地脫口而出:“謝謝您!”
頓了頓,她繼續說道:“改製和增股的事對東商是好事,對山城也是好事。我想各方阻力很大,如果南方集團能增加一些資金,增加總股本比較好,畢竟是增加了投資,企業有了更多的資金,發展就會快一些,這也是招商引資的一種方式。”
話音剛落,趙市長抬手輕拍了一喜沙發扶手:“好!說得好!一語道破天機。招商引資當然是好事,可有人就是想不通,打自己的小算盤,這怎麼能行?謝謝小梁部長,你給了我一個新的說法,我就按招商引資上報市裏,這下我看誰再敢阻撓東商的改製?”
趙市長一錘定音,把梁曉怡的發言一下子拔高了,莊總自然喜出望外。為了東商改製的事,他和魏總一幹山城派明爭暗鬥,不得已才請梁曉怡牽線和市裏有了暗中交易。
但是,趙海是分管副市長,能從正途得到支持豈不更好?沒想到梁曉怡的一句無心之語,卻讓人茅塞頓開。隻要招商引資這個大殺器祭出來,魏總和山城的反隊派再折騰也隻能讓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