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介意麼,王英表情輕鬆:“看你說的,我和你在省裏見過多次了,不算朋友也算熟人吧,有什麼話你開口就是,我洗耳恭聽。”
“王書記,不敢當,我現在代表雲海書記和萬書記和你談話,這是屬於工作以外的談話,不做記錄。”
嗯?王英臉上的笑容消失了,身子先是一僵,然後坐得筆直:“廖書記請講。”
“昨天,知道台商要撤資,兩位領導很生氣,要不是為了大局,你可能就是山城曆史上任職期限最短的書記了。”
王英愣怔了,臉色一白,惶恐不安地收緊了手指。
“西省經濟發展緩慢,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好不容易東城區這裏有了大動作,省裏分外看重,派誰來主持大局,你知道的,初步定的是宋天明同誌,後來李曉來省裏實名舉報,他又做出了成績,雲海書記才派了你下來,沒成想卻發生了省裏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麵。”
“廖書記,我真錯了,不該輕信別人的建議。”
廖中峰不介意把話說得更透一點:“王書記,你是山城的領導,采取什麼措施,是你份內的事,但是,我們要看效果。我提醒你,簽了合同的投資,要想法設法留下來,不能有任何閃失,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看王英神色有點慌亂,廖中峰心裏明白,繼續添了把火:“幾百個億的投資,別說全省了,就是看得再大一點,也是非同小可。上級台辦都來了譚部長這樣的大員來支持,說實話,你們的整體提升就是‘大鍋飯’而已,你知道這會產生什麼後果嗎?”
“什麼後果?”王英不由自主地問了一句。
“如果失敗了,這讓別人怎麼看我們的投資環境?這些投資商可是台商,這意味著什麼?我們個人被處理無所謂,可對國家民族,這就是犯罪!這代價誰也付不起!”
王英原來沒有想得這樣透徹,廖中峰並非危言聳聽,如果因個人原因,導致已經成功的招商流產,這後果別說她個人,就是省裏也承擔不起。
“據我所知,東城區招商新聞發布會後,省裏領導也一直盯著。這次拿下的幾個人,都是因為阻礙了東城區的建設,省裏才痛下殺手,唯恐壞了大事。你沒有下來以前,市裏吃‘大鍋飯’的想法也有,可人家為什麼沒有出手?而是任由李曉發揮。輪到你來了,怎麼又老調重談,還把李曉給踢開了?”
“難道這些投資商都是因為李曉的原因才來的?不是東城區集體取得的成果?”王英很不解。
“集體成果?你沒有真正了解李曉這個人,這些投資商李曉兩年前就布局了,其它人怎麼能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成功的背後,那能簡單得了,你是小看天下英雄了。”
看王英若有所思,廖中峰小聲說道:“李曉和我是同門師兄弟,周老對他的最看重。”
王英吃了一驚,額頭上冷汗不由冒了出來。李曉原來是周老最愛的弟子,再想一想周老身後那些學生,她都不敢往下深想,有些事點到為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