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紮實有效訓練 提高寫作能力(1 / 2)

福州市羅源縣實驗小學 歐淩霞

常聽有些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幹脆說:“我真不知道該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記個流水賬,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籠統,不知所雲。用學生的話就是“無話可說,無話可寫”。那如何使學生“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呢?下麵,談談自己個人的做法:

第一步:留心生活,積累素材,以真實再現生活

1.多帶學生出去看看。指導孩子進行寫作訓練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事、身邊的人,熟悉感興趣的事。觀察事物尤其注意運用各種感官去細致深入地觀察,提高觀察質量。例如觀察校園的蘭花,可以通過視覺,了解花的形狀、顏色、姿態;通過嗅覺,聞到它的花香;通過觸覺,摸到它的實體。觀察動物,可以了解它的樣子、習性等。在周末時間,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到野外參觀,進行野外寫作,領略秀美的自然風光。讓學生懂得:隻有仔細觀察才能熟悉事物,隻有熟悉事物,才能寫好作文,才能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樣的訓練,不但激發了孩子的寫作興趣,積累豐富的題材,寫出真實的內容,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2.鼓勵學生平時要多進行閱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胸有成竹,得心應手。但是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所以在強調孩子讀書的基礎上要對所讀之書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素材,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資料庫”,並學會運用,使作文內容應筆而生,有如湧泉,內容充實有力。其實,我們所學的課文中有許多範文都是作者對人物或動物細致觀察寫下來的真實素材。如《鵝》中對鵝高傲神情的描寫,《貓》中對貓淘氣可愛的描寫等。隻要認真閱讀,指導學生獲得豐富的語言,掌握積累的方法;指導多讀多背,采用多種形式多讀名篇課文,精彩的部分還要多品讀,直到能背誦下來。然後再引導孩子活學活用,就能把優美的句子變為自己有用的東西。同時,要求每個孩子人手一本“采蜜本”,摘錄好詞好句,每周背誦五好詞、一好句,久而久之,寫作時詞彙、句子的應用就得心應手。

3.用美的眼睛發現生活。除了從書本中積累素材外,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積累,比如,新人新事的出現,各種有益的宣傳,自然現象,社會新聞,班級新鮮事等等都是極好的素材,因此我讓學生備一本日記本,將每天值得回憶的事情用幾句話或一段話記錄下來,特別要留下真切的心裏感受。這樣既訓練了寫作能力,又讓學生有了自己寫作的“活水源頭”。

第二步:多說多寫,借助模仿,降低寫作難度

1.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是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從教學實踐看,僅從每周一次的作文課中擠出時間進行口頭作文訓練是遠遠不夠的,還應不失時機地多形式、多視角、多層次地對學生進行口頭作文的訓練。開展“每日播報”演講活動,按照先說後寫的訓練計劃,每天在晨會時間安排1~2名學生進行“每日播報”。演講不設內容限製,但要求中心突出,用詞準確。老師隨後點評以鼓勵、欣賞為主。安排即興作文,這種機會稍縱即逝,既是對教師教學更高層次的要求,也是對學生作文綜合訓練事半功倍的方式。比如,還在上課,窗外突然大雨傾盆,孩子們的注意力隨之被這場意外的大雨所吸引。這時,就應當抓住時機,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景物的變化,交流不同感受,進行即興口頭作文。諸如此類的訓練,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鍛煉思維活動都非常有效。

2.小學高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情真意切、文詩兼美的文章。在訓練中借助典型課文或片斷,一次訓練隻突出一個重點,不求全,根據課文的內容(或課外閱讀的片斷)來進行仿寫。如學寫人的課文,讓孩子仿寫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或心理活動;學寫景的課文,讓孩子仿寫景物的特點或形態;學寫動物的課文,讓孩子仿寫動物的外形或活動情形……仿寫開頭,仿寫結構格式,仿寫修辭手法運用等。讓學生進行片斷——篇章——片斷的訓練,其間教師要進行細致入微的指導,讓學生在仿寫中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等方麵的方法。除了仿寫,教師在作文訓練中還可以指導學生找一個比較個性的切入點,把古詩文改寫成記敘文;對課文中有特點但寫得比較簡潔的情節,指導學生擴充、拓展,使之具體詳盡;對課文中故事性強,結尾意猶未盡的,引導學生聯係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延伸課文內容,進行續寫。仿寫、擴寫、改寫、續寫這些與課文閱讀緊密結合的作文訓練方法,不僅夯實了學生語言文學的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意思維,很好地激發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潛在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