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詔安縣霞葛鎮南陂小學 張永友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Internet的快速普及,網絡資源在支持運用多媒體進行習作教學的課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網絡資源包羅萬象、更新快速,教師在浩如煙海的網絡資源中如何尋找作為習作教學的資源極其重要。本文以人教新課標版六年級語文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習作《我的理想》教學為例,闡述在運用多媒體進行習作教學時,如何充分挖掘網絡中所蘊藏的資源,使之更加有效地助力於習作教學。
一、巧用生活廣告,創設教學情境
習作來源於生活,《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注重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以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習作教學時,必須注重聯係學生的生活實際,挖掘並運用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絡資源,讓其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習作《我的理想》與孩子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和興趣,創設精彩有效的教學情境,教師在課前從網上查找相應的資源,經過精心篩選,最終下載了一個有關“理想”主題而又切合農村孩子學習生活的小廣告(視頻)在課上加以運用:
廣告:“芙蓉學子”公益廣告片(理想篇)。其大致內容是:鏡頭交錯播放三個農村窮苦孩子實現理想後及在農村生活的片段情景,並通過三個孩子的口吻說:“我的理想是當將軍,我的理想是當醫生,我的理想是當老師。”最後點題:如果不能上學,他們的理想就……傳遞價值,成就你我!
由於這則小廣告與農村孩子的生活聯係緊密,所以廣告雖短小但能夠在上課伊始達到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的目的。農村孩子的生活大多比較不富裕,這個集文字、圖像、聲音於一身而又貼近孩子生活的廣告視頻,立刻就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弦。這既讓這些農村孩子更加明確了“知識改變命運”觀念,又為進行此次習作“理想”這一話題創設了有效的教學情境。
二、善用教育博客,喚醒童真表達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博客已經成為一種新興而便捷的網絡學習交流的新工具,其主要內容就是教師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個人網絡日誌。由於教育博客的公開性、方便性,故它可以成為教學活動中交流與協作的工具。
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家西阿·洛克認為:“小孩子有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歡得到稱讚、嘉許,而不喜歡被禁止、抑阻和消極的刺激。”當孩子的“閃光點”、點滴的進步被老師發現並加以肯定時,會報以更高的熱情。因此,在使用多媒體進行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挖掘並引用網絡中的教育博客來欣賞並肯定學生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和個性潛能。
在本次習作教學中,為了遵循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個性,嗬護孩子的童真,同時也為活躍孩子們的思維,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我觀點作好鋪墊,教師從網上的教育博客查找到了《世界上最感人的理想》,其內容為:
在一個鄉村小學校裏,有一個二年級的學生寫了一篇題為《我的理想》的作文。這個孩子在粗糙的格子本上寫道:阿爹還沒走(當地稱人死為“走”)的時候對我說:“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做個科學家。”媽媽卻要我長大以後做個公安,說這樣啥都不怕。我不想當科學家,也不想當公安。我的理想是變成一隻狗,天天夜裏守在家門口。因為媽媽膽小,怕鬼,我也怕。但媽媽說,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隻狗,這樣媽媽和我就都不怕了……
出示此張幻燈片並讓孩子們評價後,教師及時引導:“在這篇習作中,雖然這位小學生的理想隻是想做一隻狗,沒有所謂的崇高理想,但是卻有真切而美好的心願,真心話比什麼都重要!其實,理想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想同學們也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名人,隻要從實際出發,樹立一個適合自己的理想就可以了。所以,請同學們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理想及其背後的故事!”通過引用這篇充滿人文關懷的教育博客文章,並給予相應的引導,讓孩子們敢於發言、樂於發言,定能使課堂真正成為“百家爭鳴”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