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市實驗小學 湯麗紅
現在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學生對寫作的題材缺乏興趣,對寫作的內容缺乏情感。這就要求老師用滿腔熱情嗬護孩子的童心,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身心去發現美,去表現美,去體驗寫作的喜悅。
一、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筆記錄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留心周圍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要幫助學生解決寫作素材欠缺的問題,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在觀察中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判斷、選擇,以獲取更深刻、更全麵、更獨到的認識。在司空見慣中尋找“新異”,在習以為常中去發現“特別”。久而久之,對進入視野的人或事才會產生寫作衝動。在觀察中,每個學生總是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待事物之間的聯係,所以各人的思想不會雷同,寫出的文章才能體現自己豐富的個性。
一次寫《愛操心的媽媽》的作文。學生選材麵廣,從不同的角度寫媽媽的操心。有的寫媽媽操心我長不高的身體,給我吃鈣片,給我報遊泳班,給我增加營養;有的寫媽媽操心我的學習,管時間,準時回家做作業,提條件,要考到多少分,雙休日給我報了不少輔導班;有的寫媽媽操心我做事馬虎的壞習慣,叫我做的事總是嘮叨一番等。
每個孩子的眼光裏,媽媽的操心是不一樣的,他們大多不理解媽媽的操心,他們不喜歡媽媽的愛操心。其實孩子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常常有無數個為什麼,而又常常用自己的思維去解決,他們都有自己的獨特感受。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將這些屬於自己的素材寫下來,做到記真事,寫真話,表真情。
二、讓兒童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寫想寫的文章
大千世界,豐富多彩,置身其中的學生每天都在經曆生活,感受生活。課內、課外、學校、家裏……時時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情。學生可能為某個教師的滑稽動作笑得前仰後俯,也可能為家長的不理解或批評痛哭流涕;可能為某個小問題互相爭得不可開交,也可能為新同學的精彩表現拍手叫好;可能被某個同學的惡作劇嚇得哇哇直叫,也可能為某個小玩意兒如癡如醉……這些都是他們的真實生活,是作文的“源”,充滿了童趣,更充滿了童真。對於這樣的題材,學生有興趣,也有能力訴諸筆尖,寫出生動有趣的作文。
有次我讓學生帶上自己玩膩的玩具、看過的書、多餘的文具,利用作文課,開“小小展銷會”。學生熱情高漲,帶好小商品,標好價格。展銷會上,場麵熱鬧非凡,商品琳琅滿目。寫出的習作,內容豐富,場麵描寫具體。有的同學在習作第一段就寫活了展銷會上熱鬧的場麵,他是這樣寫的:“一塊五一個,大甩賣,大減價囉!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這不是咱班大嗓門劉旭在吆喝嗎!他在幹嘛啊!原來我們在進行小商品展銷會。另一位同學寫自己做推銷員的片段:“哎,不要走嘛!進來看一看吧!”我坐在生意淡薄的櫃台前,祈求看著走過的顧客。當班上“討厭鬼”走到我身旁,我竟然對他推銷起來,細聲細語地說:“林大哥,買點東西嘛!香脆麵、瑞士糖果、口香糖,很便宜!”他一聽,二話不說,馬上問道:“香脆麵一包多少錢?”我知道他被吸引過來了,馬上轉動我的經濟頭腦,來了一句:“這樣嘛,熟人麵前不說二價,二元怎樣?”我邊說邊取出香脆麵,塞到他手中,他隻好乖乖買走,哈哈,第一樁生意做成了。
小小展銷會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在玩中學,在學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