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麼個小瓶蓋,徹底把賀鵬程震懵了。他搞了那麼久手機,早就把這玩意的結構特質摸個滾瓜爛熟,每一環每一處都撚熟於胸。這塊電池的出現,帶給他的感覺不能說是“眼前一亮”,簡直就是石破天驚!經過緊張的測試,賀鵬程得出的結論更讓每一個人無法置信:小小酒瓶蓋大小的電池,所能儲備的電量是普通電池的30倍!盡管這種新型分子產生的電能無法為其提供一個準確的量詞稱謂,但經過簡單的換算還是很好明確:酒瓶蓋攜帶的電量,足足有九萬毫安之巨!
賀鵬程深知一般手機電池的存儲量大致在1000到3000毫安之間,這是標配。或者還有接近4000毫安的基本就是極致了,因為技術到此就頂到了瓶頸。手機電池的大小、存儲量是和手機本身的製造工藝、內部設計、外觀以及廠家的開發理念息息相關的,那可不能隨意亂改亂加。
一些山寨機打出5000和6000甚至上萬毫安的電池存儲量廣告,賀鵬程是不屑一顧的。那是一種鼓吹,一種誘導和欺騙。即便真有背部貼著一萬毫安標識的電池,在行家眼裏一看便知這是虛標,根本無法令人信服。電池工藝日臻完善,技術的最高端就擺在那裏。科研工作者們已經想盡了千方百計壓榨出電池內部的空間來填充更多的容量,可惜水桶就是那麼大,倒入再多的水,隻會四散流溢。
然而賀鵬程親眼見到了林翰提供的電池,就瞬間明白了一件事。林翰確實沒有撒謊騙人,他真的是手握奇兵,就像他當初勸自己入夥的那句話一樣:一場顛覆電池業工藝的變革已經悄然開始,一個屬於“賀鵬程”的電子時代即將來臨。
酒瓶蓋大小,九萬毫安電量!這樣的電池基本不屬於地球,不在人們的設想之內。當代科技的最高水準,也不足以研製開發出來。賀鵬程帶著無比的震驚和狂喜,進入到了後續的測試。驚喜接二連三的湧至:該電池的充放電可控!普通充電器在電池內把電量轉化為化學能那少的可憐的效率,在這塊電池上被無限放大了n倍。
簡單來說,酒瓶蓋大小的電池可以在五分鍾之內被徹底揮放掉內部所有電量,也可以在五分鍾之內迅速被充滿,而媒介不過就是再普通不過的充電器插頭。這種既可逆又可順的百變分子結構,讓賀鵬程一跤軟到在地,無論如何也找不出一個合理解釋。
他聯想到,擁有這種電池的手機,按照平均使用率來講,不但可以被人們“堅持不懈”的瘋狂蹂 躪長達半個月之久或者更多,就是在電量告急的時候,也隻需要短短的五分鍾充電,又能“滿血複活”再次投入到使用當中……
林翰解決的是電池業界內的一個瓶頸嗎?不!他至少一次就解決了兩個!長待機和短充電。其實無論是這兩者中的哪一個,如果能被人有所突破,那都已經是了不起的奇跡了,林翰卻做到了魚與熊掌兼得,並且要向世人宣告:從今以後出門不必帶充電器了。
五分鍾充電這一門技術其實就已經驚世駭俗了,從“勤能補拙”的角度考慮,這是最有效率解決手機電池不夠用的途徑。可顯然林翰並不滿足於此,他力爭要把事情做到完美。而這項唾手可得的成功之路,就擺在了賀鵬程的麵前。林翰也真的把開啟一個全新電子時代的重擔,壓在了他的身上。
賀鵬程的初衷完全被改變!如果隻是生產千篇一律的手機,他顯然提不起多大的興趣,隻能把工作當成賴以糊口的手段,即便就算是給老同學打工,這種想法也很難排斥;但現在不同了,他發現自己撲在工作上的欲望明顯要大過其他的一切。一想到這種新奇的、即將震撼到全世界的電子產品,最後會經由自己的雙手研製問世,他就冒出來一股無名的巨大興奮,連思維都在瘋長,腦洞大開,想法一個接著一個。
新型電池還有一個特性,它存在的物理形式可以任意改變。說白了,就像一塊橡皮泥,可以隨方就圓,怎麼捏怎麼變,最大程度適應設計人員的需要。
賀鵬程就想到,拋棄掉笨重且占據大麵積內艙的傳統方塊電池,節省出來手機內的富盈空間,是不是也算一個全新的突破?起碼在搭建結構上,他就可以不再遵循固有的模式,加諸進更多前人想都不敢想的元素。無論是這種理念還是實際行動的產生,本身都將變成一個手機製造領域裏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