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登陸火星成功華裔任關鍵角色(1 / 2)

美登陸火星成功華裔任關鍵角色

繽紛人物

作者:陳之嶽

在全世界爭睹電視轉播倫敦奧運之際,人類征空史上卻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又譯國家航空及航天局)發射的一台無人駕駛的“好奇號”(Curiosity)火星漫遊車,經過8個半月和5.7億公裏的漫長旅程,於8月6日淩晨1時32分成功降落火星,以搜尋火星上的生物蹤跡與遺跡。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中的精彩而又驚險的鏡頭,終在火星上出現。

首席控製官兼評論員

然而,最令全球華人社會振奮的是,負責主持一噸重的“好奇號”火星漫遊車的設計與建造的是一名年僅30多歲的華裔太空工程師陳艾倫(Allen Chen),他也是此次探測火星計劃的首席控製官兼評論員。當“好奇號”安全降落火星時,陳艾倫在南加州的巴莎迪納(Pasaden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宣布:“好奇號登陸已獲確認(Touchdown confirmed),我們已安全在火星上。”實驗室立刻爆發出一陣激動和熱烈的歡呼聲,大家相互擁抱、祝賀,陳艾倫尤其興奮,他說:“我等待這一天的來臨,已等了很久!”

除了陳艾倫之外,“好奇號”登陸火星團隊更是聚集了不少華裔的心血、智慧與腦力。“好奇號”這個名稱是住在堪薩斯州的華裔少女馬天琪(Clara Ma)3年前參加探測車命名比賽時所提出的。8月5日那天,現已15歲的馬天琪和家人應邀到巴莎迪納觀看“好奇號”降落火星。

參與火星探險計劃的也有不少華人科學家,其中包括台灣清華大學畢業、愛荷華大學應用數學與機械博士的嚴正,以及台灣大同工學院畢業、得州理工學院博士的劉登凱。劉登凱現為巴莎迪納噴射推進實驗室副總工程師,嚴正則負責操作火星探測機器人。整個巴莎迪納團隊(即攻堅火星計劃)有400多人。

在費城長大的陳艾倫讀小學時即對太空充滿幻想,他在1996年到麻省理工學院就讀,成績出眾,獲科學碩士學位,後來又在洛衫機加州大學獲得學位。陳艾倫說他在麻省理工求學期間即決定做一個太空機械工程師,而放棄在實驗室當一個研究員的念頭。他的妻子是他在麻省理工的同學,他們有兩個孩子,現定居巴莎迪納附近。

漫遊車造價25億美元

陳艾倫於2002年開始帶頭設計“好奇號”火星漫遊車,剛開始時隻有十幾個技術員,到了建造階段,技術員即多達1000多人。大小像一部休旅車的“好奇號”的建造費用原定16億美元,並計劃於2009年秋天發射,但碰到一連串挫折與困難,終於在去年11月26日用擎天神五型運載火箭推送升空,建造費亦增加到25億美元。

前蘇聯曾於1971年發射一部探測車降落火星,但在登陸後即無聲無息。美國在2004年亦曾有兩部探測車“精神號”與“機遇號”登陸火星,此後就無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