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命定的天才,隻有教出來的天才。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做父母更是一項人生的修煉。從這個意義上講,換個角度做父母,完成身、心、靈全方位的自我塑造,才能幫助孩子走向成功與幸福的生活。
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在一個尋常的星期六早晨,由於我和笑笑爸前一晚熬夜到很晚,因而早早上床睡覺的孩子比我們還早起床。可想而知,那個周末一開始就滿是嘀咕、哭鬧和抱怨,笑笑顯然很不開心。
憑著我兒童專家的專業才智,我決定帶笑笑到外麵去吃早餐。當我們走進第一家早餐店時,發現裏麵實在太多人了。然後,我們一家三口又全部擠回車上,再次幫笑笑係好安全帶。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我隻能向他保證他可以吃到最愛吃的甜品。就這樣開了幾百米,我們又來到了第二家早餐店,但這家排隊等候的隊伍跟第一家一樣長。可是這時,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再把笑笑塞回車上去找第三家早餐店了,隻能在這裏排隊。
謝天謝地,等了一會兒,我們終於入座了。到目前為止,雖說我覺得一切都還算美好,但是笑笑卻一點東西都沒有吃到。我知道,已經饑腸轆轆的孩子,下一秒鍾,很可能就會變得極其不安分。笑笑當時才三歲,他的表現當然也隻是三歲孩子的水平。當他被迫上車然後被迫下車,得到的隻是一再的保證,卻沒有看到任何可以吃的東西時,他是聽不進“說話要小聲”或是“要像個大孩子”這種話的。總之,這個時候要是讓他合作一點,他很可能不會買你的賬。不過,職業經驗還是提醒我,要控製自己,不要讓自己大發雷霆。跟家人一起享用溫馨的早餐,沒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滿足的了。
看起來,一切就如我預料的一樣,進展得很順利,我沒有對孩子大吼大叫。然而,就在我享受這份鎮定的時候,笑笑竟然故意把他的勺子丟到了地上,而且還發出了很大的響聲,周圍人一下子都朝我們這邊看來,甚至還有人指指點點、交頭接耳(至少我感覺他們是這樣)。
當時,始終不做聲的笑笑爸一臉不悅,看樣子,他開始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了。就在這時,幸好專門為笑笑點的蛋糕送來了,我想這場“戰爭”很快就會結束吧。於是,我給笑笑爸使了一個眼色,他開始幫笑笑掰開甜品,可是他並不想把他的蛋糕弄得不完美,或許他更想自己用手拿著整塊吃。
那時,從笑笑爸爸的麵部表情中,我看得出他簡直要失控了,大概心想:“為什麼我做什麼都無法讓他開心,我做什麼都不能阻止他亂發脾氣?”後來,我最不希望的事情發生了,笑笑把蛋糕、盤子和所有的東西都統統丟到地上,不知道,這個“小家夥”是不是想試試如果把這些東西都丟掉的話,會引起怎樣的反應。
總之,就在這個時候,笑笑爸的忍耐力到了極限,失去了往日的冷靜,而我更是手忙腳亂地向那些被食物濺到的客人道歉,笑笑爸則一把將笑笑從高腳椅裏拎出來,然而,就在這時,笑笑的腳又不小心踢到了坐在我們身後一位男子的後腦勺,接著我又立即向那位男子一一道歉,那一刻,情況簡直是糟透了,笑笑爸抱著兒子衝出餐廳,所有人的眼睛都齊刷刷地盯著我們,笑笑更是不停地尖叫,對爸爸拳打腳踢。估計笑笑爸整個人都快氣炸了,用力地推開門,連玻璃都被震得嘎嘎作響,門重重地彈了回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當這丟臉的一幕總算結束後,坐在我旁邊的笑笑爸一臉歉意,“我怎麼可能被一個三歲的孩子惹火呢?”本來想說些安慰他的話,可是想想自己當時的情緒,說心裏話,不也有些氣急敗壞嗎?
說實話,當時氣急敗壞的情緒真是讓我們出盡洋相,我們兩個人就像小醜一樣,在眾目睽睽之下,上演了一幕滑稽的鬧劇。事實上,當我們麵對重要的人際關係時,這種情緒化的反應難道不正是我們的頭號敵人嗎?然而,生活中,我們的不少父母總是處心積慮地把焦點放在如何控製孩子的事情上,其實,我們最該專注的應該是那些真正可以控製的事情,這就是控製自己的情緒。
我們不妨想想看,當我們自己都失控了,還能對孩子產生影響力嗎?想想我們在早餐店裏的過激反應吧,為了控製我那三歲兒子的幼稚行為,就連我們成人自己也變得幼稚了。雖說有些時候,嗓門提高八度把孩子斥責一頓,最後的確可以馴服他們,但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又是什麼呢?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早已不是小概率事件,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早已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