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想象後果(1 / 2)

“這絕對不行!”

韓三評斬釘截鐵地拒絕道。

簡直就是兒戲嘛,導演的作用對一部電影來說不言而喻,一個未成年的作家編劇,隻參與了一部電影就想當導演,豈不是把華國導演界當兒戲對待。

中影真那麼做,可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估計華國所有的導演都會出來把他們批鬥一遍。

如果顧執現在就成了正兒八經的導演,導出來的電影撲街了倒還好,票房要是爆炸了,就等於打了華國所有導演的臉,尤其是對於京城電影學院出來的第五代導演來說。

一個沒有係統學習過導演、高中輟學的未成年人,指導出來的作品比正規的學院派導演都要好,那這些電影學院得受到多少質疑,社會輿論的壓力會多麼嚴重?

往更深一層想,高中輟學一轉眼變成了知名作家,沒過一年又變成了名導演,到時候恐怕就不隻是電影學院受到質疑這麼簡單了,若是有居心叵測之人故意煽動,可能會導致整個華國的教育體係都被批判一遍。

讀書無用論這類的觀點在華國一直喧囂塵上,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千禧年當下這個環境,人口紅利帶來的利潤非常可觀,讓一些學曆比較低的人,也有機會成為富豪。

加上一些別具用心的公知們,一直在鼓吹讀書無用論,導致很多有機會繼續上學的學生,也因為此類言論,早早的放棄了學習,走入了社會。

人們往往隻看到金字塔的頂層,看不到下麵埋沒的奴隸屍體。

顧執剛來京城的時候,已經公開表明了他對“退學”的態度,不過社會上依然存在不少對他的指責,於此同時,還有不少對華國當前教育體係的指責。

他現在要是更進一步成了名導演,等於就是把自己推到了整個華國教育體係的對立麵。

輟學——走向“成功”,學習——給人打工。

人們指責教育體係僵化、洗腦學生、抹殺創新力,那他不就成了活生生的反麵例證嗎?

要知道顧執現在可比當年的韓少風頭大多了,影響力也遠超後者。

到那時候,恐怕就算顧執不想這樣,也會有人使勁把他塑造成這種對立的形象。

影響會有多大?會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後果會如何?他的下場會是怎樣?

顧執忽然心生寒意,全身的汗毛不由自主地豎起。

僅僅是想一想,都讓他不寒而栗。

或許是因為剛剛拍完了《蝴蝶效應》,讓他的聯想力提高了不少,一瞬間就想到了這麼多內容。

“我也不讚成,你就算在想當導演,也得到成年以後吧,現在太早了,不合適。”

劉琦在一旁勸說到。

她想的沒有那麼複雜,隻是認為顧執當導演的話,到了拍攝現場肯定沒法兒服眾,人家劇組人員就算嘴上不說,也會在心裏腹議。

“抱歉,是我一時異想天開了。”

顧執朝他們倆訕笑了兩聲,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他經過剛剛的想象,發現這個念頭果然還是太幼稚了。

韓三評原本深沉的臉色終於緩和了一點,他點了點頭,沉聲道:“我知道你不甘心當個編劇,不過你現在還太小,名氣又太大,影響力也太大。”

“有些事情不是做的越早越好,鋒芒太露容易招惹禍事。現在還不是時候,你在劇組裏磨練磨練,等再過兩年,三爺會用實際行動支持你當導演的。”

說完還用力給了顧執肩膀兩下。

“謝謝三爺。”

“好了,劇組人員我會讓中影趕緊安排,導演的人選我來想辦法,演員的事情你和小琦多操點心,你們兩個年輕人對這個戲裏人物的理解比我要來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