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三本書最讓人關注的是它們的作者,一個隻有17歲的高中輟學青少年。”
“顧執!”
說到這兒,現場已經有觀眾情不自禁的喊出了顧執的名字,坐在後台的他都聽得清清楚楚的。
“粉絲真多啊。”顧同學暗自竊喜中。
主持人王妍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沒錯,相信大家已經猜出來這位作者是誰了,他就是顧執,他的粉絲們更願意稱呼他另一個更加親切的綽號——顧同學。”
“顧執不僅寫書,他還會寫劇本出電影,他的第一部電影《蝴蝶效應》,相信在場很多觀眾都去電影院看過了。這部電影號稱國內第一部科幻電影,九月底上映後,目前票房已經逼近8000萬,到達了7800多萬,超過了同期兩部大片,而且版權已經被美利堅的影視巨頭買走了,不久後就會在海外市場上映。”
“目前他的第二部電影已經拍攝完成了,上個禮拜他又為新電影創作了一首新歌,《I Believe》,現在大街小巷每天都能聽到這首歌。和大家說個實話,我每天上班路上都能聽到,現在都會唱了。”
現場不斷有笑聲傳出,還有幾位大膽的直接開始哼唱了。
不用想,這一段肯定要切掉,不符合央視嚴肅節目的風格。
“寫書、拍電影、寫歌,這一年來,我們不斷地從網上和報紙上都可以看到顧執的消息,我們現在就來關注一下顧執。”
“今天和我們一起關注顧執的,有華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陳明先生。”
又是一陣掌聲。
“還有一位來自京城大學,從事教育研究的成永明先生。”
兩位學術大咖登場,顧執還在後台坐冷板凳。
“歡迎兩位,我想我們首先通過大屏幕來了解一下顧執。”
後方大屏幕上開始播放一個關於顧執的小短片,其實就是用視頻影音的方式把主持人上麵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
短片播放結束,焦點再次回到錄播現場,主持人可算是開始對話了。
“兩位嘉賓,你們不可能不知道顧執吧?”
“聽說過。”陳明老師笑著回答道。
“什麼印象?”
“嗯··非常非常吃驚,難以置信一個十七八歲的高中生,居然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就有了這麼多成就,簡直就不可思議。”
陳明說完,另一外嘉賓成永明回答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小說,還在懷疑是不是有人代筆,一個小孩子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寫出這麼多作品,而且每本都受到大眾的追捧,就算是一個成年人也難以達到這樣的成就,更何況他連高中都沒畢業。”
“那您現在還抱有這樣的觀點嗎?”
成永明自嘲的笑了一下,搖了搖頭。
“沒了,在他身上發生地不可能的事情太多了,或許他真的是個奇跡。過一段時間他就會弄出來一個大新聞,我已經麻木了。”
陳明在一旁補充道:“顧執能夠成為一個現象,得益於我們這個時代,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如果轉回去回到十年前,我們的市場經濟沒有這麼發達,各行各業沒有自由操作的空間,媒體沒有那麼大的對社會的支配力的話,那麼顧執是很難達到現在這樣的成就的。”
“你的意思是,時勢造英雄,顧執的成功最重要的條件是這個時代,而不是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