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想問問你,你做得這麼些有什麼價值?對社會有什麼貢獻?你的作品既沒有文學性、藝術性,對社會有任何進步作用嗎?讀者們看,或者不看你的作品會有任何損失嗎?”
陳明緊追不放,一連串尖銳的問題直逼顧執,旁邊的主持人忽然發現,怎麼沒說幾句,這個場麵已經有點失控了。
顧執擺正自己的坐姿,直麵陳明,說道:“你說的都對,讀者們不會有任何損失。可是我也想問問你,小說、電影這類產品,它們誕生至今就隻是為了那所謂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全世界最出名的是電影產業是美利堅的好萊塢,最出名的電影是《泰坦尼克號》、《碟中諜》類似的商業片?標榜藝術性的三大國際電影節,整個華國、甚至是整個世界有多少人知道,多少人看過?”
“新概念作文這兩年逐漸興起,上麵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你們所說的“沒有社會經驗沉澱”的學生寫的,為什麼會這麼受追捧,出現了韓韓、郭靜明這樣銷量很多的作家?”
“按照你的理論,他們都對社會沒有貢獻,沒有藝術性,不夠文學性,怎麼偏偏就是這樣的作品反而有市場?觀眾們都是****?沒有鑒賞能力?看不懂寓意高深的文學作品,隻能看得懂垃圾文學、爆米花電影?”
顧執一下子說的太多太快了,主持人都阻止不了他。陳明還在回味他剛剛說的話,思考著這麼反駁。
兩台攝像機分別鎖定了顧執和陳明,不準備錯過任何一個鏡頭。
顧執沒有給陳明反應的時間,接著強攻道:“為什麼呢?為什麼觀眾們選擇娛樂產品?事實上,正是因為觀眾們都不是傻子,所以他們才會選擇。”
“這話怎麼說?”
主持人可算是搶到了一個說話的機會,當然鏡頭還是沒有給到她。
“因為他們清清楚楚的知道,這些娛樂產品都是幻想的、都是虛幻的,都不是真實的。”
“真實是什麼?對學生來說,是沒日沒夜的上課、補習、寫作業,是成績上進被父母誇獎、成績下降被父母痛罵、沒有成績被父母放棄,是好朋友逗樂玩耍一起上廁所、前後桌的嬉戲打鬧、和心儀的女生說句話都不敢,是分班考試、小升初考試、中考、高考、四六級考試。學生們平時背負的真實還不夠嗎?”
“真實對社會人來說是什麼?是朝九晚五、加班下班、同事排擠、辦公室小圈子,是老婆小孩父母雙親、吃喝拉撒鈔票股票,是責任、承擔、重壓,是社會不公、境遇差距、人心不古,他們平時要憂慮的還不夠多嗎?”
“這些“真實”難道不比那些蘊含“文學性、藝術性”的作品更具有藝術性、文學性,更具有現實意義嗎?”
“正是因為世界是真實的,所以才需要另一個幻想世界的出現。裏麵有反派、有壞人、有對手、有毀滅世界的變態,可是它還有英雄、有希望、有拯救世界、有吊打一切,更有現實想做不敢做,卻可以在裏麵一一實現的幻想。”
“為什麼追求幻想世界?因為世界上99%的人,都是普通人。”
“這個社會太殘酷、太真實,不是每個人都是天賦異稟、從小含著金鑰匙出身的,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學考試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的。”
“學習、啃書、夜讀,費盡心思考了六七百分,上了個好大學,才發現原來某些城市的考生連十萬都不到,可是全國最好的大學在這裏的招生人數,比一個擁有八九十萬考生的人口大省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