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第一次穿越之旅(1 / 2)

正當蘇健想結束這次空間旅行的時候,一個聲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好書記得一定要分享喲,快去分享燃文123小說網www.52ranwen.net吧“賣報,賣報。餘昨日方評武昌革命黨之泄事失機,而昨晚得武昌新軍之變,省城陷,總督走,督署毀,張彪傷。”一個報童邊走邊揮著一份報紙沿路叫賣,路人也明顯被這個消息震驚了。紛紛攔住報童一會間厚厚的一遝報紙就已賣完。做為沒什麼錢有時間的蘇健天天在網上追小說的書迷來說,這段曆史還是多少知道一點的。武昌起義之所以那麼重要,是因為這次起義多諾骨牌的第一塊牌,在武昌起義成功九天後湖南陝西相繼起義獲得成功,十天後江西起義宣布獨立。在起義後七周內全國十五個省宣布獨立,所以說武昌起義是埋葬清王朝的第一發子彈,在這之前也發生過很多起義但都無法成功,這些起義失敗後全國都在觀望都在想誰出來打這第一槍。武昌起義的成功給予了全國各省起義的勇氣和勝利的希望。

武昌起義掀起推翻清王朝的序幕但也同樣掀起了軍閥混戰的序幕,從此國人四十年沒有和平,想著這時代各時期的民族苦難,蘇健心中那點憤青情緒正漸漸被引爆。畢竟二十歲不到的年齡,誰沒個夢想誰的血是冷的。但熱情才上心頭,無力感又襲來,一個小小的個人又能改變什麼的,要兵沒兵要權沒權。混到革命隊伍裏去竊取成果?開玩笑的那些個人哪個不是人精哪個不是在洪爐千錘百煉過的,進去了搞不好小命都沒了。

縱觀近代曆史辛亥革命後到一戰是期間中國最大的崛起的機會,清王朝的覆滅有很多原因。在太平天國起義後漢人地方督撫的做大,特別甲午後成立的北洋陸軍,做為清王朝最強大的陸軍從統帥到中層軍官都是漢人。而西方也對清王朝對地方的無力掌控很失望,各方督撫的半獨立導致西方商品進入中國的成本增加,當時西方的商品在中國厘金關卡麵前無力進入內地,這不符合西方各方的利益。[燃文123小說網/\/%^www.\52ranwen.net]從而西方轉而扶持地方勢力,總為在華最大的西方勢力代表英國公使代表朱爾典就和袁世凱是朋友。朱爾典每次回國述職都多次對英女王提到袁世凱說:袁世凱是最可能掌控中國軍政的人。而武昌起義後英國政府采納了朱爾典的建議加大了對袁世凱的扶持。

另一個清王朝覆滅的原因是立憲派,立憲派是由甲午後維新派演變而來,後來演變成為代表大資產階級買辦和中國資產階級,士紳的利益的立憲派。從立憲派的政治構成和主張來看也很複雜,在內地地區立憲派大多是進士舉人大地主而在商業實業發達地方資產階級勢力占很大比重。而這些人政治主張相對來說是要權但不要激進,主張溫和改革,清王朝一次又一次的欺騙立憲派從而使立憲派徹底感到失望。在辛亥革命期間立憲派保守的冷眼旁觀,激進的轉而加入推翻清王朝序列,但立憲派構成的複雜也造成了辛亥革命後立憲派分裂的原因。清王朝的覆滅當然更多的是方方麵麵的,但失去了代表小地主小資產階級的革命派,大資產階級的立憲派和代表國外勢力的北洋軍閥的支持失敗是水到渠成不可逆轉的。

清王朝覆滅後各地政權割據使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惡性循環,在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在西方勢力暫時撤退時取得一點成果也在混在中消耗。而我們的臨國日本抓住了這個機遇不僅還清了日俄戰爭期間的欠債還從負債國轉變到債權國。

蘇健收起莫名情緒,百無聊賴的繼續轉轉大上海。隨上班時間的到來各家商鋪也相繼開業,路上穿著各類短褂長衫洋裝匆匆去上工的人也多了起了來,有一種大雜燴的感覺。沒有現代的瘋狂堵車,窮的人以步代行,有點錢的生活過得有點滋潤的坐著這個時代才見的人力黃包車,不時也有一輛馬車和汽車路過,自行車這樣的都很少見。蘇健很納悶了難道現在還沒自行車?不可能啊記得自行車在19世都已經發明了。又轉了一會還是沒發現一輛自行車,也放棄為什麼這年代沒有自行車的念頭。注意力轉向了沿路的各家商鋪,在舊中國特別是19世紀到20世紀的舊中國的上海,在商業貿易上洋行是上海的一大特色。外國商品幾乎都是通過洋行留入中國的,在上海大大小小的洋行總數有數百家而其中英國占60%,怡和、仁記、義記、沙遜、泰和、尺長、洋泰、元芳是其中的代表。美國在開始在上海洋行僅次於英國而德國在普法戰爭後在華洋行也紛紛建立到光緒二十年已達到85家遠遠超過了美國和法國,法國在上海有30餘家,日本也有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