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從出生到滿月:護理成長的小人兒(3)(1 / 3)

嬰兒出生後,全身各器官都在發育成長,尤其是骨骼生長更快。嬰兒骨中含無機鹽少,有機物多,因而具有柔軟、彈性大、不容易骨折等特點。但是由於小兒脊柱周圍的肌肉、韌帶很弱,一旦睡眠環境不良,很容易導致脊柱和肢體骨胳發生變形、彎曲,一旦脊柱或骨骰變形,矯正起來就會很困難。國外專家針對500多例嬰兒睡床進行相關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嬰兒長期睡在凹陷軟床上,由於各種原因發生脊柱畸形的占60%左右;睡在木板床的嬰兒,脊柱畸形隻占5%左右。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最好不要讓嬰兒睡軟床,不睡軟床應從新生兒期就開始。那麼,嬰兒理想的睡床是什麼呢?一般來說,家庭中木板床、竹床或榻榻米都可以。睡這類床,嬰兒就可完全避免脊柱畸形、骨骼變形,有利於兒童健康成長。

新生兒的枕頭

人們習慣性認為,睡覺就必須睡枕頭,於是就給剛出生的嬰兒枕一個小枕頭。其實這是誤區,因為枕頭不利於嬰兒的正常發育。

剛出生的嬰兒,頭幾乎和肩寬相等,平睡、側睡都很自然。為了防止吐奶,嬰兒上半身可略墊高1厘米。當嬰兒長到三四個月,頸部脊柱開始向前彎曲,這時睡覺時可枕1厘米高的枕頭。長到七八個月開始學坐時,嬰兒胸部脊柱開始向後彎曲,肩部跟著發育增寬,這時嬰兒睡覺時應枕3厘米高左右的枕頭。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睡眠和身體正常發育,常睡高枕頭容易形成駝背。給嬰兒睡上又硬又高的枕頭,容易使嬰兒脊柱的發育受到影響。所以,為了嬰兒的正常發育,根據嬰兒的生理特點、發育的特點,最好不要給嬰兒睡枕頭。

新生兒的睡眠

新生兒初離母體,外界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過度的刺激,為了盡快適應“新生活”,新生兒幾乎整天處在保護性的抑製睡眠中。每天睡眠時間長達20~22小時,清醒的時間很短,這種抑製性睡眠對新生兒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新生兒的神經係統還不成熟,它的興奮活動不能持續較長時間,也就是說容易疲勞,而疲勞的結果就轉入抑製,進入睡眠狀態。可以說,新生兒每天保持長時間的睡眠,對他們來說是有好處的。按照睡眠的過程,可分為“快速動眼時期”和“非快速動眼時期”兩種。在一晝夜中,上述兩種睡眠交替出現。出生僅兩周的新生兒,有一半的睡眠時間是處於“快速動眼時期”階段。由於新生兒眼皮非常薄,可以看到眼球在運動,呼吸比較快,有時皺臉,四肢也會有微小的動作,但並不是抽筋。在“非快速動眼時期”階段,呼吸比較慢而有規律,稍微有動靜就會發生驚醒。隨著白天清醒時間逐漸延長,夜間睡眠時間也相應延長,開始逐步建立起白天少睡,夜間睡眠時間延長的條件反射。在夜間,除了喂奶,換一兩次尿片以外,盡量不要打擾寶寶睡眠。

睡姿好,身體就好

新生兒整天生活在床上,他們從早到晚幾乎都處於睡眠或半睡眠狀態,即使醒著也存在睡姿問題。因此睡姿直接影響其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由於新生兒不會翻身,他們的睡姿主要是爸爸媽媽“掌控”。一般,父母都會讓其采取仰臥、側臥位等睡姿。究竟什麼樣的睡姿更利於他們的健康?下麵就對這幾種睡姿逐一進行分析。

仰臥

這種睡姿使得全身肌肉放鬆,對心肺、胃腸和膀胱等全身髒器最少壓迫,但是它又可能使已經放鬆的舌根後墜,阻塞呼吸道,使得新生兒可能出現呼吸費力。同時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吃奶時進入胃裏的空氣要通過打嗝兒排出來,這樣往往會溢奶,仰臥時溢奶很危險,有可能奶汁會嗆入氣管引起窒息,因此采用仰臥的姿勢(尤其是喂奶後)不適宜新生兒。

側臥

這種睡姿既對重要器官無過分壓迫,又利於肌肉放鬆,萬一嬰兒溢奶也不致嗆入氣管,是一種應該提倡的新生兒睡眠姿勢。不過,也不提倡新生兒總是保持一個睡姿。對新生兒來說,因為這時他們的頭顱骨縫還未完全閉合,如果始終或經常一個睡姿,加上枕頭又硬,可能會引起頭顱變形。例如,長期仰臥會使孩子頭型扁平,長期側臥會使孩子頭型歪偏,長大後頭形都不會很美觀。正確的做法是經常為新生兒變換睡姿,一般4小時調換一次。飲食後不要仰臥,左右側臥時要當心不要把小兒耳郭壓向前方,否則耳郭經常受折也易變形。如果有時間,多抱抱孩子也有益處,既增進感情,又能幫助他們活動全身,促進身體功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