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寶寶喂養:讓你的寶寶吃得好吃得香(2)(1 / 2)

第三,寶寶哭鬧並不一定是因為饑餓。很多媽媽會有這樣的苦惱:寶寶剛剛吃完奶又哭鬧起來,或者是寶寶在兩次喂奶的間隔中哭鬧不止。遭遇這樣的情況,媽媽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懷疑自己的奶水不夠,沒有滿足寶寶的需求。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孩子,尤其是第一胎的孩子,都會出現這種陣發性的哭鬧,而且常常出現在下午或者晚上,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寶寶因為饑餓而哭鬧的可能性。有時候,媽媽由於勞累和緊張而導致奶水減少,這種情況下,還不到下一次的吃奶時間,嬰兒就可能被餓醒。並且在一天內頻繁醒來要吃奶,而且吃奶的時候顯得饑不擇食。遇到這種情況時,媽媽們沒必要太擔心,等到自己的奶水供應能滿足寶寶需要的時候,他就會恢複到原來吃奶次數,也就不會無緣無故地大哭了。

母乳不夠吃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麵來做出判斷:喝奶時聽不到吞咽聲;吃奶時間長,並且不好好吸吮乳頭,常常會放開乳頭大哭不止;母親常感覺不到乳房脹滿,也很少見乳汁如泉湧般往外噴;哺乳後,寶寶常哭鬧不止,入睡不踏實,不一會兒又出現覓食反射;嬰兒大小便次數減少,量少,每日正常應該在6次以上;嬰兒體重增長緩慢或停滯。

生病媽媽喂奶需考量

在哺乳期,有的媽媽會患上感冒、咳嗽等疾病。這時她們會有擔憂和疑問:生病了,能不能喂孩子呢?寶寶會不會被傳染上疾病?其實,若是一般性的感冒,媽媽們可以和平時一樣喂孩子吃奶。因為即使孩子不吃母乳,也很容易受到傳染。這時候不讓寶寶吃奶,隻會降低他的抵抗力。兩者權衡,還是應該讓他吃奶。不過,有下列疾病的母親不適合母乳喂養寶寶:

心髒病

大多數情況下,哺乳會加重媽媽的負擔。有心衰及重症心髒病的媽媽不適合母乳喂養。

結核病

患結核病的母親在接受結核病治療期間,不宜照看和喂養嬰兒。在嬰兒生下來後必須立即接種卡介苗,並且至少應該與母親隔離6周。如果條件所限做不到徹底隔離時,要定期為孩子做身體檢查。

精神病

患這種病的母親由於不能像正常人那樣愛撫和照看孩子,嬰兒饑一頓、飽一頓,容易患營養紊亂病等,而且智力開發也會受到影響,因此不適合母乳喂養。

甲亢

如果母親甲狀腺功能亢進,又在治療期間,抗甲亢的藥,如硫氧嘧啶等容易進入乳汁中,嬰兒若長期食用這種母乳,可引起嬰兒甲狀腺腫及甲狀腺功能不足,危害嬰兒健康發育。所以患甲亢的母親不要為孩子喂母乳。

乳腺炎

在產後4~8天,如果母親患急性乳腺腫脹,應作為急症來處理。但乳汁可以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揉壓乳房從乳頭中擠出來,收集於幹淨的容器內,經煮沸後再喂給嬰兒吃。

一旦局部紅腫,全身發熱並出現炎症時,乳汁要擠出來丟掉,待經過治療,乳房變軟,腫脹消失後,才可繼續哺乳。

糖尿病

患糖尿病的母親,隻有在經飲食及胰島素治療後,等到病情已趨穩定時,才可以用母乳喂養嬰兒。

急性感染

如果母親患急性感染病,在用抗生素治療期間,需要中止數天哺乳。

手工擠奶小竅門

在下列幾種情況下,媽媽們需要進行人工擠奶:

第一種情況:早產嬰兒太弱,不會用乳頭吃奶,而且也不宜把他從恒溫箱裏抱出來,這時可以通過藥用滴管或者胃管給嬰兒喂食母乳。

第二種情況:雖然媽媽有充足的奶水,但是寶寶就是不願意自己吮吸吃奶,或者不會用吮吸乳房吃奶。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手工或者吸奶器把奶吸出來,然後再用奶瓶喂給孩子吃。

第三種情況:當媽媽生病住院,或者不適合直接接觸孩子的時候,也可以把母乳吸出來,再用奶瓶喂給孩子吃(或者倒掉),直到自己能直接給孩子喂奶為止。

下麵介紹幾種人工擠奶的方法:

方法一:手工擠奶。新媽媽最好在醫院的時候就向醫生護士或有經驗的媽媽請教擠奶的技巧。“萬事開頭難”,剛剛開始學如何擠奶總會有些不順暢,等熟練了就好了,新媽媽們千萬不要泄氣。奶水產生於乳房中的乳腺組織,然後通過纖細的導管流向乳房的中央,並且儲存於輸乳竇中。這些乳竇正好位於乳暈,即乳頭周圍的深色皮膚的裏麵。每個乳竇都有一根細管通向乳頭外麵。在手工擠奶的時候,要首先對乳房進行按摩,然後把奶水從乳竇中擠出來。如果想要把擠出來的奶迅速給孩子吃,事先需要準備好一個幹淨的杯子,把奶水擠在裏邊。擠完後用清潔過的奶嘴罩上。如果擠完後的奶不急著喂給寶寶,可先將其放進冰箱保存。如果隻是為了緩解奶水太多,乳房發脹的痛苦,你可以選擇使用任何一個方便的杯子或者奶瓶來接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