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從0歲到1歲:嬰兒的發育及護理(1)(1 / 3)

寶寶成長過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幾個階段都會令父母欣喜若狂,例如寶寶會坐、會站立、會邁步、會清楚地說出第一個字等。在寶寶成長的幾個關鍵期裏,0~1歲這個時期尤為重要。

身體發育

新生寶寶

新生寶寶的平均身高為49~52厘米,一般來說男嬰比女嬰略高一些。體重上,一般足月出生的寶寶平均體重為3千克左右,男嬰比女嬰略重些。出生後7天,不管是男嬰女嬰都有體重略微減輕的現象,但是10天後可恢複,父母們不用擔心,這叫做生理性體重下降。

頭圍:34.02~34.4厘米

胸圍:32.66~32.58厘米

呼吸:淺薄且不規律,以腹式呼吸為主,約每分鍾40~45次,有時會有片刻的暫停現象。

心率:比成人快,90~160次每分鍾。

語言發育

語言發育的特點

寶寶1~3個月

隨著寶寶各感覺器官的成熟,寶寶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逐漸敏銳,愉快情緒也隨之增加。首先會表現在微笑上,除了自發的微笑外,他們也很容易被逗笑,甚至出聲的笑。此時寶寶“說話”的時間增多,寶寶會將自己內心的情緒表達出來,父母要在寶寶情緒愉快時多與寶寶說笑,使寶寶感受多種聲音、語調,提高寶寶對語言的感知能力。

寶寶4~6個月

4~6個月寶寶處在發音階段,往往會重複發出各種聲音,比前一階段明顯地變得活躍起來,發出的聲音除了聲母和韻母大量增多外,還有一個特點是發重複的連讀音節,如“ma-ma-ma”、“ba-ba-ba”等,並且能比較明確地對周圍人的聲音做出反應。當聽到聲音時,寶寶會將頭轉向發出聲音的方向,尋找說話的人。

寶寶這些發音沒有實質的意義,但這些發音為以後語言發育做好了準備。他們對自己發出的聲音很感興趣,經常會不厭其煩地不停出聲,在父母的逗引下,會笑出聲和尖聲叫。雖然這個階段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但他正在為以後說話做準備。因此,父母應常常對著寶寶的聲音咿呀作答,多和寶寶說話,鼓勵他發音,這樣能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使寶寶從沒有含義的咿呀學語過渡到有意義的說話。

寶寶7~9個月

7個月左右的寶寶經常模仿大人說話,而且大部分寶寶會喊“爸爸”“媽媽”了。這說明他們已步入了學習的敏感期,作為父母要利用這一時機,可以在睡前給他們讀一些故事書、兒歌。日常生活中,多和寶寶說話,並注意將語言、物體和動作聯係起來,通過嬰兒的視覺、聽覺及觸覺等來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生活接觸的語言。7個月的寶寶從無意識地發音發展到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例如,當寶寶亂叫爸爸媽媽時,他們還不懂詞語代表的具體含義。這時候,你可以有意識地訓練他,隻要你發現他發出“爸爸”的聲音,你就立刻讓他的臉轉向爸爸,並用你的手指指向爸爸,模仿他“爸爸”的聲音,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加,當你說爸爸時,他就會朝爸爸看,用同樣的方法,當你說媽媽時,他就會將頭轉向媽媽一方。

寶寶10~12個月

10個月寶寶會模仿發音,能懂得不的含義,會叫爸媽,11個月時,會有意識地發一個字音,12個月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能說兩個以上的字,例如會說“不”“不要”“走”,能聽懂10個以上的字,且知道給的含義,懂得用搖頭、點頭表示不要或要。

將近1歲的寶寶已經能模仿說出一些語言。一定的“語言”開始有一定的具體意義,這是此階段寶寶語言發展的特點。聲音對寶寶來說,它已經起到初步交際作用,但還隻是有限的聯係,他所說的詞,盡管有些自己理解,但是還是說不出來,此時的寶寶常常用一個單音詞表達自己的意思,例如“外外”,根據情況,可能指“我要出去”;“飯飯”,可能指“我要吃飯”。

可以完整表達喜怒哀樂

孩子出生後,在動作和語言方麵,第一年會取得很了不起的進步。對照小兒發育指標,看一看你的寶寶“達標”嗎?

1~2月:寶寶用哭聲表達情緒。寶寶會用不同的哭聲表達自己的需求。吃飽喝足時能安靜地玩耍;視線開始“追蹤”人的臉,會用目光凝視小床旁的懸掛物,喜歡注視色彩鮮豔的物品;2個月的寶寶對鈴聲有反應,並學著歪頭側臉去尋找鈴聲;快樂時,兩腿常無意識地踢蹬,嘴裏還伴發著單一喉音,臉上會出現反應性微笑。

3~4月:寶寶會翻身了。寶寶手腳已經運動自如,雙手出現不隨意的撫摸動作,試圖伸手抓住可觸及之物,能緊握小玩具胡亂揮舞,有時也有意識地放到嘴邊啃一啃;兩手能攥在一起,雙腳會有力地蹬踹一通;視線能追隨物體180。;會自發地微笑並能叫出聲來;掌握翻身本領後的嬰兒,能做90。抬頭動作,手臂能支撐著抬起胸,這是嬰兒大動作發展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