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艮台聽濤(1 / 2)

除夕夜零點接引灶神、財神的爆竹煙花密集地燃放了半小時之久,巨響滾滾、震動四野、五彩繽紛、映紅天際、硝煙彌漫。之後就逐漸衰減稀疏了下來。回到客廳,電視裏在播放往年春晚節目,其他地方台,有的在連播83版《紅樓夢》電視連續劇,有的在連播香港《射雕英雄傳》電視劇,還有的在播老電影。最後,大家選擇觀看鐵血丹心、俠肝義膽、蕩氣回腸的《射雕英雄傳》。秋桐看起來有點疲憊困倦了,悄悄地跟我說想回家了。我把她請進房間,勸說道:年三十的,這麼晚把你送回去,一個人孤零零地呆在家裏,我於心不忍。你幹脆就在這兒休息,明兒我們去天曌山趕廟會。她羞澀地點點頭同意了。我夾了兩塊木碳加在房間火盆裏,隨後,又去廚房打來溫熱水請她洗漱。待她洗漱停當,關上門出來,我繼續和大家一起看電視、聊天、吃東西,堅持除夕守夜的習俗。在此期間,我把“永久牌”加重自行車推到院裏,擦洗一番,給鏈條上點油,給後座加上黑色皮座墊。

按故鄉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初一這天,人們成群結隊到皇澤寺、則天壩、天曌山和嘉陵江畔遊玩。婦女們穿戴一新,相互邀約沿河灣暢遊,以討吉祥。沿途觀賞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活動。初一早上,和家人一起吃過饅頭、包子、醪糟湯圓和陽春麵後,用隨身攜帶的包裝了瓜子、柑橘和幾個豆沙包,我騎自行車,秋桐坐後座,就向天曌山出發了。因為騎車和山上都較冷,我們都穿著厚衣服,戴上秋桐上次買的紫色線手套。穿過火車站,跨過回龍河大橋,轉往廣元煤礦方向,一路騎行十多公裏,在雪坪煤礦往左過橋,再走一會兒就到了天曌山。上山路比較陡,帶人根本騎不上去。秋桐下車步行,我推著車往上走。整個行程隻用了一個半鍾頭。我把自行車寄存在當地人家,與秋桐徒步,隨著人流進入前山遊覽。

天曌山,原名天台山,地處龍門山與米倉山交界地帶的南麓,海拔1100~1600多米。左鄰嘉陵江,扼嘉陵江上遊,右側白龍江,處白龍江重要支流源頭。日月湖、紫蘭湖、白龍湖,三湖以“品”字形結構,一上一下,一動一靜,錯落有致,相互呼應,有詩雲:“兩江擁翠疊青山,三湖瀲灩碧雲間”。廣元城就位於東麵米倉山、西麵龍門山餘脈、南麵南山、北麵天曌山的環抱之中。天曌山山峰奇秀,古木參天,溪瀑成群,藤蔓叢生,空氣清爽。具有山美、水秀、石奇、樹古、林茂、峰險、穀幽等自然風景特色。天曌山前山、後山有大小景點百餘處。不但有自然景觀蟠桃石、九龍山、走馬嶺、司馬光讀書台、蒼溪河、天池湖、雪坪、銀子坑、漢王洞、藏經洞,好漢坡神仙橋等充滿神奇和優美傳說的景點。蟠桃石,一塊巨石形似仙桃,倒立於地,四周無依,大風吹來,搖搖晃晃,頂部可站立10多人,隻要幾人齊力推動,就可以使這石塊搖動。距蟠桃石百餘步,有一塊立在懸崖邊的巨石,頂上十分平坦,可容10餘人,巨石與平台相距約2米,縱身可躍上巨石。巨石周圍是高大的樹木遮掩,環境清靜,據說這裏是司馬光曾經讀書的地方,謂之“讀書台”。據《廣元縣誌》載,司馬光年幼時,隨父司馬池(曾任利州轉運史)在利州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在此期間,司馬光曾到天曌山景區朝山拜佛,覺得此處風光旖旎,富有靈氣,便常來此習文賦詩,吟誦佳句,刻苦攻讀。由於司馬光聰慧好學,常登山避暑,習文賦詩,天長日久,便這塊石柱台麵留下了一雙腳印。如今,石頭上的腳印清晰可見。讀書台不遠就是聽濤石,在這裏聽鬆濤陣陣,心曠神怡,令人遐想連篇。另外還有山牛、蘇門羚、黃鹿、野兔、靈猴、金雕、雲豹、林麝、貉、錦雞和畫眉等珍奇動物以及野生天麻、香菇、木耳、板栗等產品。

天曌山自古就是著名的宗教活動勝地,鬆濤夾林浪,柯聲伴梵音,千年古刹、暮鼓晨鍾。釋、道、儒彙聚於一山。山中多佛寺、道觀,前山佛教廟宇居多,後山道觀為主。自唐代以來,成為享譽川、陝、甘、滇的佛、道名山。千百年來香火不斷,遊人如織。每年農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到此趕廟會、朝山拜佛的人更是群絡繹不絕。建國後,在政府的支持下,由淨天法師主持,恢複重建了梵天寺和佛光寺,新都寶光寺濟善法師籌建了西禪寺,延續了天曌山的佛門香火。後來,不斷開發形成了回龍寺、接引寺、佛光寺、西禪寺、梵天寺、靈台觀等“五寺一觀”的宗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