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之季,故鄉大街小巷裏,到處都是著節日盛裝、喜氣洋洋的人流在來來往往地穿梭遊蕩。條條街道兩旁的店鋪商家被大紅燈籠和擁擠的人群煊染成生意興隆、熱鬧非凡的樣子。
我和秋桐漫無目的地逛完老城區後,沿著鳳凰山腳下的後馬路,向南一直穿過廣旺鐵路下穿路口,來到南河大橋北側,然後秋桐又帶著我沿著南河河濱大道,向東壩新區方向走去。
半年時間不見,原本是建築稀疏的東壩新城區,已變成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一些新建高樓業已封頂,一些框架已修起了數層,周圍被腳手架和安全網圍著,頂層上滿是長長的豎直向上、捆紮完好的鋼筋網,還有一些是被四周圍牆圍著的空地。每當車輛駛過,道路上立刻塵土飛揚,我們就用手掩住鼻孔,低頭前行。我勸秋桐往回返,她拉著我一直往前走,說要陪我去看看我的母校廣中。
廣元中學校園方方正正,座北朝南,遠遠望去,掩沒在一遍蒼翠挺拔的柏樹林中。從南邊正門進入,繞過豎立在道路正中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巨幅幕牆,,行走十來步,就來到了橫貫校園東西的多層教學樓前。穿過教學樓,道路兩旁幾排對稱的古樸行政教學樓映入眼瞼。穿過教學區,校園左邊,靠前麵幾幢高樓是我們曾經的學生宿舍,後幾幢人字形平房是教師宿舍,右邊是青一色的教師宿舍,中間是巨大的廣場和運動場。校園的最後麵,橫著的兩排是後勤倉庫、學校食堂及小賣部。東邊一牆之隔就是廣師。
校園裏寂靜安寧,空曠無人。一路上,我給秋桐介紹了我讀書時呆過的教室、住過的寢室、任課老師的宿舍、學校行政辦公樓所在、繳費購餐票的窗口及味道最好小賣部的位置,講述了那時在教學樓早上晨讀、課堂學習、晚上自習的日常情況,在操場上體育課的欣喜若狂、課餘踢足球的放縱顛狂和星期天晚上看露天電影的舒暢,在寢室裏休息時胡吹海侃、逗樂抬杠的場麵。描繪了午餐、晚餐時分,從教室裏蜂擁而出的饑餓男生,手拿內裝不鏽鋼飯勺的鋁製飯盒,從東到西散開,由南到北以百米衝刺的速度,伴隨著飯盒發出的“哐哐”聲,飛奔向學校食堂排隊打飯的盛況。
秋桐走在我的右邊,靜靜地聆聽著我的講述,時而點頭回應著,時而側頭眺望我所述之事發生的地方,時而露出迷人的微笑。來到校園中心廣場的國旗台上,秋桐環顧校園四周後,笑著問道:“你們老師據說很多都是從周圍中學挖過來的,是吧?他們平時都不住在學校?”
“教我們班的老師絕大多數是本校老師,但前後兩任語文老師是隔壁廣師老師過來執教,高三時,因班主任兼化學老師進修深造,才從外校調了一位化學老師來教我們。校內的教師宿舍都是臨時宿舍,供老師平時休息和備課使用,放學後,好像都不住在校內。”我回想了下讀書時了解的情況,實事求是地回答道。
“哼!這麼幽靜的校園,到處挖好老師,到處選好學生,學習條件又優厚,每年高考上線人數能不多嗎?我們學校離家遠,又偏僻,有的老師水平還不咋樣,竟然說出‘子彈裏麵打出槍’、‘遇到問題莫要張口就問,去先看看書’的混賬話,上這種老師的課,就一陣陣地犯迷糊。”秋桐憤憤不平地感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