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上“名小孩”的當(1 / 2)

別上“名小孩”的當

生活

作者:劉心怡

我平時和一些家長交流,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在QQ群裏,大家最關注的是孩子的分數和排名,極少聽到家長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她們的觀點是:沒有好的排名,小學生就不能考取重點中學;上不了重點中學,就有可能考不上重點大學;沒有考取重點大學,就很難找到好工作。作為一名家長,我為一些家長的論斷而十分困惑。很多家長不要以為孩子能考取好的地方就有好的未來,因為他們不知道那些早早成名的孩子的後來。

如果你知道小卡爾的後來,

就不會羨慕他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人卡爾·H·G·威特寫的一本成功教子的書。小卡爾在老卡爾用他的“全能教子法”教育後,10歲就進入了大學,14歲就成為哲學博士。在很多年輕人在為學位或者找好工作著急的時候,23歲的他已是教授了。

這位父親的教子理念風靡全世界,兩百年後還是一本教子暢銷書,他的教子方法的確非常好。在他眼裏,隻要引導得當,誰都能成功。但是,很少人知道,小卡爾後來一直不幸福,他的婚姻很坎坷。因為婚姻的不順,他沒有做出什麼成就,一生就這麼過去了。

我想,如果老卡爾在關注孩子學業的時候,也關注孩子的心理發育,那小卡爾在進入獨立生活後就會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自己的另一半交流。

對於那些抱著成功教子書猛啃,卻不關心孩子心理成長過程中想什麼,有哪些困惑的,那是非常危險的誤區。一個人的成功是綜合的因素,絕對不是考取好學校,有好工作那麼簡單的。家長不要太功利,你對孩子真正的好,就是把孩子培養得思想健全、身體健康,有一個與光同塵的快樂之心,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天才與俗物》裏的名小孩,後來並不美妙

《天才與俗物》也是一本不錯的教子書,雖然沒有《卡爾·威特》有名,但也受到很多家長的追捧。俄國教育學家塞德爾茲博士因為這本教子成功的書,一舉成名。他的孩子小塞德爾茲11歲就考取了哈佛大學,能解四維空間的數學題。畢業後,十幾歲的小塞德爾茲就成了博士。

《天才與俗物》傳遞的教育理念是:沒有俗物,隻有不恰當的教育方法。他的理念在現代也很不錯,比如他認為:教育最忌諱的是因循守舊——用一成不變的習慣束縛孩子,用自己的思維定勢限製孩子的發展。孩子的思維是天生靈動跳躍、沒有條條框框的,這也是天才的思維方式。他們之所以後來多數變成俗物,隻能歸罪於因循守舊的教育對他們天性的壓抑。如果按照他的方法,那麼每個孩子都可以早早成才。

小塞德爾茲長大後,一直沒有和諧的家庭生活,據說後來自殺了。這是一個外語專業的朋友告訴我的,他說看過資料。這個消息是否確切並不重要,但可以知道,這個名小孩的後來並不美妙。

中國的名小孩,你知道

他們的後來嗎?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家長們,可能多數知道寧鉑,他十幾歲就考取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轟動一時。後來,我在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說》節目中看過寧鉑的訪談,他對自己的少年天才及成名的事非常排斥,也不快樂。再後來,我聽說他出家了。從中看出,一個曾經內心痛苦的天才少年,長大後是多麼想尋找生命本質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