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替天行道(1 / 2)

發遣了王倫等人,雖說給梁山拔出了毒瘤,可有些事,卻也由不得孟飛不驚醒一番了。

眾人為何要聚義梁山?

孟飛自然清楚,山寨的頭領,或多或少也能知道一二,可其他的那些弟兄呢?

這些人之所以上山,大多數都不過是因為生活不下去了,被逼得不得不做這刀頭舔血的買賣,他們上山來,隻是為了吃飽飯,為了不再受欺壓,說不得有些人上山之後,還想著自家做了強人,從今以後便可去欺壓他人了。

這一次,之所以被王倫一番鼓動,便有數百人依從,也是因著孟飛之故,立寨之初,孟飛雖也曾宣布了十八條山規禁令,可說到底,卻不曾統一思想。

現在山寨大小人等,恐怕所想都是一樣,為著義氣上得山來,今後自然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綾羅。

看起來,是時候為這梁山眾兄弟統一一下思想了,後世有個偉人不是曾說過嗎?

沒有思想的隊伍,是無法取得勝利的!

孟飛來看,現在的梁山也是一樣,單憑這一股義氣,縱然能將眾人聚在一時,可要想成就一番大業的話,隻怕是困難重重,今日既然有王倫,來日就會有宋江,說不得什麼時候,這梁山泊眼下的大好局麵,就要被些人利用,進而分崩離析了。

過得三五日,孟飛又命人召集山寨眾頭領前來聚義廳,眾人入得廳來,一個個都怔住了,隻見廳內四個健壯的嘍囉手持一麵大旗,上麵繡著四個團龍金子一一替天行道!

沒錯!正是替天行道這四個字!

《水滸》書中,梁山也曾高舉這麵大旗,不過孟飛命人做成這麵旗的目的,可是與宋江大為不同。

書中所載,宋江在水泊梁山後期的統治中,威望日漸興起,然宋江作為一個鄆城縣的小史,這種威望的獲得,並不是偶然的,宋江對梁山的最大貢獻,就是炮製出了“替天行道”這樣一個招牌。

正是因“替天行道”這四個大字,使得上了梁山的眾好漢們,從此可以光明正大地幹自己的“勾當”,並且還得了周圍百姓的擁護。

然而,“替天行道”這個為著梁山發展的願望,卻並不是為所有人信服的,至少晁蓋就不大讚同,替天行道本身是個含糊不清的術語,在方今天下,天子謂為“天”,代表國家,擁有至高無上的特權,宋江說要“替天”,到底替的是哪方“天”呢?

如果仔細考究,自然是行不通的。

“行道”?

行的又是什麼“道”?

“道”在哪裏?

也是值得懷疑的。

所以說,“替天行道”本身並就是一個非常矛盾的說法,而宋江提出這種說法,顯然是有野心的,因此宋江並不能說是自己的主張,他要說是自己的主張,底下的這一幫兄弟也不可能都如李逵一樣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沒準宋江還沒說出“替天行道”四個字,底下人就反了。

因為跟隨宋江一起上梁山的好漢們,大多都是對朝廷不滿的,也就是對皇帝是不滿的,對“天”是不滿的。

上山之前,宋江對於晁蓋的三番五次的好意邀請,其實都沒有明確地給出答複,很顯然,他意識到,憑晁蓋的個性,在他手上想代替“天”行“忠義之道”是行不通。

因此,宋江麵對晁蓋的三番五次的邀請,也來了個三番五次的拒絕,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到最後,因為醉酒不小心,在潯陽樓上題了首反詩,被抓,關鍵是要砍頭,得晁蓋等人救了,這才不得不決定上梁山。

本來宋江到此,還是不能代表“天”行“道”的,於是他又編排出了一個九天玄女娘娘傳授天書三卷的玄幻戲碼,既然是玄女娘娘的安排,自然是上天的安排了,誰還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