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下山借糧(1 / 2)

下山借糧!這算是比較含蓄的說法了,其實說白了,就是去收保護費,對已經投身綠林這項偉大事業的梁山眾好漢來說,這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誰都要吃飯。

孟飛在江湖之上的名聲就是再怎麼響亮,倘若連弟兄們的肚子都填不飽,還有誰願意跟著他,做這刀頭舔血的買賣。

不過孟飛終究是要成大事的,殺雞取卵的事情,他自然不會去做,在這大宋朝,有的時候,名聲反而比什麼都重要。

《水滸》中,宋江不也是每每打破了城子,便要開倉放糧,至於等他走了,那還鄉團會怎麼禍害百姓,他才懶得去管,反正人心都收買了,誰還願意去管那些鳥事。

孟飛總歸要比宋江高尚一點兒,他之所以上山就頒布了軍法十八殺,除了嚴肅軍紀之外,也是為了收買人心,那些個百姓身上能有什麼油水,而且當真將他們逼得急了,匹夫一怒,還流血三裏呢,何苦給自己找那個麻煩。

所以這一次下山,梁山軍的宗旨便是,打土豪,分田地,周濟了自己,還能順便打響梁山的名頭,何樂而不為。

至於杜遷所說的,那上河村李姓大戶家中圈養的數百私人武裝的情況,孟飛根本就不在乎,這年頭但凡是當地主的,手下要是每個民團之類的,都不好意思幹那欺男霸女的事。

此次下山,和前次來濟州一樣,大小弟兄都扮作官軍模樣,一路上,大軍過境,各處村落都是一樣的緊逼門戶,圈養的家禽畜類也都早早的藏了起來,免得勾起這群丘八的饞蟲,連平日裏最頑皮的小兒都不敢隨意走動。

孟飛見著,都不由得感歎:“兵災猛於虎!”

大宋朝立國百餘載,當年征戰天下的軍隊早已經糜爛不堪,別說什麼保家衛國,能不滋擾地方的,百姓們便燒高香了,往日裏,但凡有朝廷兵馬調動,左近的村落都要遭一次災,往往都是村中保正早早的備好了豐厚禮品,恭送瘟神過境。

跟在孟飛身側的武鬆道:“哥哥有所不知,百姓不怕旱災,水災,便是遇上了,好歹囫圇著還能活,偏生這兵災倘若預見,隻怕是闔門老幼,都難得活命。”

兵匪,兵匪,似這般,這大宋朝的正規軍哪裏還是兵,甚至比之匪類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軍一直到了上河村村口處,早先探路的杜遷、宋萬也帶人回來了,見著孟飛,忙稟報道:“哥哥!小弟已探明路徑,那上河村深溝高壘,李大戶想來已然知道有大軍過路,此時正帶著民勇五百人在村口迎候。”

這李大戶有親戚在在濟州公衙,想來也不會把過往的廂軍放在眼裏,如今不過是打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倘若能將孟飛這群瘟神送走最好,倘若真個爭執起來,便憑著土牆據守。

“龐家哥哥如今正在往前十裏處迎候哥哥!”

孟飛聞言點頭,催動人馬向前,上河村李家的那擊敗鄉勇,他自然不放在眼內,不過能減少傷亡的話,當然最好。

“且往前去,我倒要見識一下,這為富不仁,禍亂鄉裏的李大戶,到底是何模樣!”

大軍一直向前,彙合了龐萬春所領的前部兵馬,到了村口,遠遠的便見有三五百人聚在莊前,為首的一個老者騎在馬上,想來便是那李大戶了。

孟飛帶著薛瞼,武鬆縱馬向前,於馬上拱手道:“濟州兵馬奉太尉府鈞令調防他處,有勞李員外迎候,在下感激不盡!”

那李大戶是個人精,聽孟飛言語也沒有毛病,當即便笑道:“將軍遠來辛苦,隻不知來老夫莊上,所謂何事!?”

孟飛擺出一副倨傲的模樣,手中馬鞭朝著李大戶遙指:“本將在濟州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今調任,可州府處糧餉供給卻不足,難不成讓我們兄弟餓著肚子趕路,早便聽聞李員外家資巨富,更兼為人仗義,本將如今想著在李員外處借糧,不知李員外肯襄助一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