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戴宗之後,兩人也是相談甚歡,一個因為沒有收到賄賂就能鬧起來的財迷,居然也能何人傾心相交,可見楊林的社交能力之強。
然後,戴宗將寶貝一樣的甲馬均了兩個給楊林,兩人一路玩著威亞,懸在半空,武打片似的當空飛奔,油門全部掌握在戴院長的嘴上,念句咒語,想快就快,想慢就慢,一路說著許多江湖之事,很是得意,成了鐵瓷。
這時候,遇見一座大山,轉出兩個好漢,大叫水滸中的經典台詞:站住,打劫。
這時候的楊林,表現的異常輕鬆而又鎮定,隻是撚著手上的武器“筆管”,向戴宗笑道:“哥哥,你看我結果那呆鳥!”
麵對一二百小嘍羅,兩個大土匪,楊林這種鎮定,隻能說明一個問題:根本就沒放在眼裏。
看起來是那麼的胸有成竹,如此的淡定從容,好像前麵兩個土匪,不過是兩隻小螞蟻一樣。當然了,在江湖上混,沒有他這點氣勢和魅力,肯定是吃不開的。
但問題是,他有沒有這個必要?
在江湖上混,圖得是一個什麼?大多時候,不是圖得殺人之快,而是廣交朋友,所謂朋友多了路好走。
這也是水滸中許多好漢為什麼一出場都會向人抱下拳,道:在下是某某某,江湖人稱某某某。
如果有人一聽你是某某某,立刻就大給麵子。這種榮譽感哪是打打殺殺能比得了的?
再說了,這種某某某說多了,時間久了,隻要你不是混得人見人打,江湖上也大概都知道你是某某某了,先混個臉熟,本身也是一種資本。
楊林做為一個久混江湖之人,怎麼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不是他在江湖上混出了錦豹子的名頭,公孫勝恐怕跟他嘮得再熱乎,也不可能給他寫推薦信吧?
所以,楊林做為一個標準的江湖人,似乎一上來就笑嘻嘻的要結果對方的性命,雖然有在戴宗麵前露臉的嫌疑,但細想一下,還不如報一聲:俺是錦豹子。
楊林在江湖混這麼久,如果一出門就碰到要跟他動手的土匪,那他才沒麵子呢。
所以,根本孟飛讀《水滸》讀到這一段的時候,就曾非常惡毒的猜想,這楊林,絕對是假猛。
原因很簡單,楊林前番守株待兔,要等的絕對不是戴宗,而是公孫勝,書中交待,他雖然得了公孫勝的推薦信,但卻還是不敢上梁山,具體原因也挺費人猜想,估計梁山在江湖上的名聲也不是很可觀,他有點不知虛實,再一個,他拿著推薦信上山和跟著公孫勝上山,得到的待遇肯定也不一樣。
所以,楊林數月以來,肯定是在此處專等公孫勝回梁山,卻沒想到的是,公孫勝已經打賴,根本就不想歸位了。
如此一來,楊林在這個地界混這許久,飲馬川又離這裏如此之近,他怎麼會不知道飲馬川上有什麼人?
如果楊林連這點本事都沒有,還敢說自己久混江湖嗎?
晁保正和宋黑三,隻是窩居一個小小的村子和小鎮上,都能名鎮江湖,許多江湖豪匪都專程來力邀他們棄官從匪。
所以,正是因為楊林知道山上下來的是什麼鳥人的時候,他才會如此的從容鎮定,因為他根本就知道,雙方不可能動起手來,但如此做個勢,卻足以讓戴宗對他刮目相看,因為戴宗隻會跑,不會武,對於武功,他也看不明白,但越是外行,越喜歡看有氣勢的東西,估計孔大愣子和孔二愣子拜宋黑為師,就是因為宋江的武功很有範兒,反正又不用他打人,孔氏雙楞呆的地方也沒有什麼會武功的人,宋黑三的東西自然就很讓人感覺很有境界。
而楊林的出手,似乎也有作勢的嫌疑,因為他隻是撚著個筆管,就衝了上去。
這種絕世神兵,似乎除了寫字,好像很少有人用吧?尤其是在兩個對手都手拎著大樸刀的情況之下。
也就是說,楊林顯然是想表現的輕鬆而已,因為如果他要想用這種兵器,這種手法去打敗兩個揮著大樸刀的好漢,除非他們之間的武功懸殊到了武二郎和孔氏雙楞的地步了,別說撚個筆管,就是打個噴嚏,也足以讓對手七竅流血。
但在不知道對手功夫深淺的地步之下,哪個高手敢如此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