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球更年期了,我們怎麼辦?等兩組(1 / 2)

世行權力變局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梅新育

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從2.77%提高到4.42%,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國,一時間中國成為海外輿論筆下“最大的勝利者”,那麼,世行權力變局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毫無疑問,中國在世界銀行股權增加標誌著國際社會對中國綜合國力上升的承認,標誌著在現行國際經濟政治秩序下中國發言權的擴大,意味著中國將有更大的能力為自己創造更有利的外部環境,可喜可賀。但縱觀全局,也可以斷言,在中國向全球經濟權力頂峰攀登的路上,這遠遠不足以成為決定性的一步。

之所以如此判斷,首先是因為目前的國際經濟權力體係未必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眾多國家的需求,既然現行國際金融體係隻是我們的選項之一,而不是唯一出路,那麼在這個體係內的上升對我們而言也就並不具備獨一無二的意義,條件具備時“另起爐灶”是我們永遠不可放棄的選項。

其次,在現行國際經濟體係中,雖然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國際清算銀行並列世界四大經濟組織,但在現行國際金融體係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好比中國人民銀行,國際清算銀行好比銀監會,世行好比國家開發銀行,級別都是正部級,但國家開發銀行的權力是不能與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相比的。因此,即使是在現行國際金融體係下走“改良”之路,我們也還需要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其它更具有決定意義的機構中取得進展。

第三,即使在世行內部,中國這次股權上升也並不意味著中國的決策權有了根本性的改變,美國對重大事項的“一票否決權”並未被推翻。

不僅如此,美國和西方國家在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的人員構成上占有優勢,即使未來中國股權進一步提升,仍可以借助在人員構成上的多數獲取無形的巨大優勢。

大公司要響應小公司的號召

華 杉

曾經看到過寶潔的一句話:當競爭對手在關注我們的時候,我們在關注消費者!

發表一下我的意見:在跟進競爭對手這個問題上,小公司創新,大公司跟進,才是是標準的策略套路,而不是相反。

弱小者不能跟進強大者,哪怕在價格上低價跟進,也不能活到最後,開始時可能一時得逞,但最後都得給大公司收拾掉。因為低價策略最後拚的是規模和資源,永遠是大公司有資源推出最低價產品,擠死了你,他照樣有高端產品獲得利潤。

在同一路線下,強大者永遠占便宜,穩操勝券。小公司的進攻必須是“側翼戰”,要創新,開創新品類,新價值,而且一定是高毛利率的產品,才能滿足小規模和高營銷費用的需要。

大公司呢,就是一旦看到小公司的創新成果,就趕緊跟進收取勝利果實。

舉一個現實的例子:

九陽開創了豆漿機的新品類,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美的跟進,宣稱“豆漿機換代了”,成功擠進這個市場。時間對誰有利?對美的有利,美的的資源更大,戰略腹地更深,運營成本更低。如果九陽不能主動發起新的進攻,回旋的餘地就會越來越小。

大家都習慣眼光向上看,小公司盯著大公司,大公司盯著天上。事實上應該相反,要眼光向下,大公司盯著小公司。就像互聯網的創新,能靠微軟嗎?能都跟著微軟學嗎?那就沒有GG,沒有FACEBOOK了。

地球更年期了,我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