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兒童的行為都可以找到一些基本的規律,多數異常情況都發生在有特殊需求時。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
故事1
女兒自小便被爺爺奶奶寵壞了,有時候,一任性起來便沒完沒了。為了改變她的這個缺點,我和丈夫經常會采取一些措施。
午飯時候到了,女兒非要吃果凍不可,我拒絕了她,她就大聲哭鬧起來。我使個眼色給丈夫,我們先後走進裏屋,把她一個人留在客廳。開始,她仍然大聲哭喊:“給我果凍!”過了一陣,哭聲低了下來,又過了一會,聽不見聲音了。我們出來一看,她正在那兒玩手指呢!後來,我和丈夫有了默契:每當她任性哭鬧時,我們照舊做自己的事,不理她。事後再給他講道理。
又有一次,女兒從幼兒園回到家時,我正在趕一篇文章。她湊過來鬧著要我給她講故事,給她講道理也不聽,我有點火了。女兒一開始默默地流淚,見我沒理她,就哭起來,怎麼哄也哄不住,鬧騰了半天,最後還是給她講了個故事才算罷了。靜下來想想,覺得很對不起孩子:她一天沒見到媽媽了,我為什麼就舍不得那點時間來滿足她的合理要求而要等她犯性子呢?以後,我通常會認真滿足她的一些合理要求。實在太忙的時候,就不等女兒提出要求,先對她提出請求。這樣,女兒覺得受到了尊重,很少再跟我犯擰。
故事2
由於職業的緣故,我愛人經常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女兒主要跟著我。男人帶孩子,一般都是大大咧咧的,不那麼細心。再說孩子她媽老不在家,爺爺奶奶和我就比較寵著她,想吃什麼、玩什麼,都盡量滿足她,結果把女兒慣得很任性,脾氣一上來,九頭牛也拉不轉,她隻要想幹什麼或者想要什麼,就必須立即滿足,否則,就哭鬧打滾、扔東西。
有一次,我們一幫朋友在一起吃飯,我帶了女兒一同前去。她吃好了以後,就在餐廳裏亂轉,見有一桌客人要了一盤大閘蟹,就回來跟我要。我們那一桌已經有一盤燒花蟹了,我隻好跟她商量,我們已經要了一盤蟹,下次再要那種大閘蟹,可她不管,筷子一摔就鬧了起來。礙於人多,我一開始盡量哄她,可她又是推盤子,又是踢凳子,還大聲喊著我的名字,弄得大夥沒法吃飯。我氣壞了,把她拽出餐廳就打了一頓。我想這孩子不管真不行了,後來她再任性時,我就打她。可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打沒有用,越打她越強,有時候打了她,她還偷跑出去。
前不久的一個晚上,吃完晚飯後,女兒提出要去鄰居家找同學玩耍。我說你得先把作業寫好了再去。女兒很不樂意,我就多說了他兩句。我說你都快升初中了,還這麼貪玩。誰知,女兒根本聽不進去,氣衝衝地一甩門就出去了。當時我也很生氣,覺得這孩子也太任性了,就沒有馬上追出去拉她回家。大約過了10分鍾,我感覺到心裏不塌實,就出去找她。可是,哪想到就這麼短短的10分鍾時間,女兒就沒有蹤影了。後來,我向派出所報了案,找了一天一夜,才在一上隱蔽的網吧中找到了她。
打造心經
1.事先和孩子溝通好。
任何兒童的行為都可以找到一些基本的規律,多數異常情況都發生在有特殊需求時。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再有就是想父母給他買各種玩具或食物,一般先說好買什麼東西,而不是孩子要什麼就隨便買什麼,最好根據實際和需要,或者根據孩子的願望買合適的東西,而不是完全滿足其欲望,要讓孩子懂得克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