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那麼,怎樣才能獲得知識呢?獲得知識的途徑之一就是讀書。莎士比亞說:“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讀書,與其說是一種愛好,不如說是一種習慣,隻要從小培養,它就會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天長日久,書會成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不重視長期、大量的閱讀積累,是無法學好語文的。科學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閱讀量隻有達到課本總閱讀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語文能力;一個人擁有的詞彙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閱讀是提高孩子語言能力、發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徑。
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是培養孩子智力因素的必然要求。孩子有了讀書習慣,就能在讀書中提高綜合語言能力、語言記憶能力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思維與語言同時發生的。孩子在讀書時,語言文字就成了重要的思維材料和思維結果的表現形式。孩子有了讀書習慣,使用語言文字的機會就多,進而綜合語言能力、語言記憶能力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就得到了發展。
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也是培養孩子非智力心理素質的必然要求。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越來越重視這樣一個事實:人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對人的成才的作用有時比智力因素還重要。孩子有了讀書習慣,在學習興趣、行為習慣、獨立性、自我控製力等非智力心理因素方麵就會得到改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所有愛好的知識都可以在書中找到,這就需要有讀書習慣。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說過:“讀書,能引導散步在別人的知識與靈魂中。”孩子有了讀書習慣,學會和運用讀書方法,麵對將來的考試和學業,他們就能輕鬆愉快地渡過,會進一步在社會上脫穎而出。
那麼,如何讓男孩從繁重的功課中解放出來,從電視機、遊戲機旁邊走向奧妙無窮的讀書生活呢?
1.幫助男孩選好書
一個家庭有沒有書,男孩是不是經常能接觸到書,這與男孩是不是喜歡閱讀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條件允許,隻要是對男孩有益的書籍,先買好,放在男孩每日見到的地方。天長日久,男孩每天所見都是書,隨意翻翻,慢慢就會對書籍產生興趣。對於開闊男孩視野來說,書多一些當然好,但對於一些重要的、需要長期培養的方麵,書並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就會雜亂,內容良莠不齊。因此,在每一個方麵選好一本書,就像選好一位老師一樣重要。有的男孩讀了五本書,可能不如另一個男孩隻讀一本書。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3~6歲的兒童喜歡有色彩圖畫的小故事、科幻故事以及動物的童話,那些短小、生動、易背誦的重疊句對他們也特別有用。6~8歲的孩子對書籍開始有偏好,除了父母認為重要的以外,可讓他們自己去選擇。8歲以上的孩子,喜歡一些幽默、民間故事、古典名著以及奇幻、偵探故事。父母可根據男孩的年齡段,選擇適合男孩讀的書。
2.激發起男孩的強烈興趣
想讓男孩喜歡上讀書,首先要激發起男孩的強烈興趣。父母在給男孩讀一本新書之前,可以先讓男孩了解封麵的內容,並讓男孩去猜想這本書將要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等等,然後父母可以一邊讀一邊指著書中的圖畫和人物問男孩:“你認為這是什麼意思?”讀完一本書後,父母還問男孩:“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什麼?你認為或者希望以後的故事該如何發展?”這種積極的閱讀方式,特別有助於男孩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紐約州立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在父母的幫助下采取積極、投入式的閱讀方法,其語言和思維發展水平要提前6~8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