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25~36個月:為寶寶打開知識的門窗(2)(1 / 2)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隻要從事事都代替寶寶去做的思想中解放出來,就有可能讓寶寶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旦寶寶養成了什麼事都應該由媽媽做的習慣,就會影響到寶寶獨立性格和自理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當寶寶沒有夥伴同玩的時候,除了接觸家裏人以外而不了解其他人時,更是如此。在2~3歲的寶寶中,父母們如果放手讓寶寶們去做,很多事情寶寶是可以做到的。例如,要逐漸引導寶寶自己穿脫衣服。

對於2歲多的寶寶來說,給寶寶解開部分扣子,隻要是能脫下來就好。

在穿脫衣服的練習中,如果要是有愉快的目標,寶寶就會做得很快。

夏天因為要洗澡或到戶外去玩,對寶寶說聲要換上衣,寶寶都會主動去做。所以,父母千萬不要習以為常地幫助寶寶穿脫衣服,要給寶寶獨立練習的機會。

疾病的預防與護理

2~3歲是嬰幼兒階段最重要的時期,父母要隨時注意到寶寶身體的一些異常的變化,以便及時發現病情,及早到醫院進行就診。

寶寶燙傷的防治

燙傷是寶寶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尤以1~3歲最多。由於嚴重的燙傷會給寶寶遺留可怕的後果,造成寶寶終生的身心障礙。

謹防洗澡水燙傷寶寶

給寶寶洗澡時,如果先放熱水後加冷水,一旦放完熱水後準備去提冷水,無知的寶寶就有可能不慎跌入盛有熱水的盆中引起燙傷。因此給寶寶洗澡時父母一定要多加留意,應該先放冷水後再兌熱水。

讓寶寶遠離電熱源

熱水瓶、電飯鍋、熱茶杯等不要放在寶寶能夠接觸到的地方,以免在寶寶蹣跚行走時,碰到熱水瓶或電飯鍋,造成燙傷。

避免熱液燙傷寶寶

不要讓寶寶獨自麵對熱湯、熱粥、熱奶等,因為寶寶對周圍事物很感興趣,但手腳尚不靈活,容易碰翻熱液,引起燙傷。

寶寶燙傷後處理

寶寶燙傷後,父母不必緊張。首先要將寶寶脫離熱源,例如穿著浸透有開水的衣服應將它迅速去除,如果皮膚僅僅有點紅、腫,而範圍比較小,沒有起水泡,可以給寶寶塗抹藍油烴軟膏即可,也可暫時代塗抹牙膏以減輕疼痛。對於麵積較大的燙傷,則應用幹淨的被單將寶寶包裹後立即送往醫院進行診治。

寶寶上火的應對措施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見到寶寶有便秘、尿黃、眼屎多、口舌生瘡等症狀,於是老人們便會提醒家長,寶寶“上火”了。現代醫學解釋是炎症,多是由各種細菌、病毒侵襲機體,或是由於積食、排泄功能障礙所致。那究竟要怎麼預防“上火”呢?

睡眠充足

保證寶寶睡眠充足,寶寶睡眠時間稍長,一般為10個小時左右。

人體在睡眠中,各方麵機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修複和調整。

多吃蔬菜水果

在飲食方麵,多給寶寶吃一些綠色蔬菜,如圓白菜、菠菜、青菜、芹菜。蔬菜中的大量纖維素可以促進腸蠕動,使大便順暢。

控製零食

平時多注意控製寶寶的零食,不購買或給寶寶少吃易“上火”的食物,如油炸、燒烤食物。少吃瓜子或花生,水果中的荔枝。盡量少喝甜度高的飲料,最好喝白開水。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讓寶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定時排便1~2次。腸道是人體排出糟粕的通道,腸道通暢有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因此,可以多給寶寶吃蘋果、芹菜、西瓜、香蕉等水果,全麥麵包、玉米粥也要常吃,因為粗糧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

寶寶皮層薄,很容易喪失體內水分,尤其是在秋天,水分的喪失會更加嚴重。所以在兩餐哺乳或正餐之間,給寶寶多補充水分是預防上火最簡便的方法。

育兒小百科

智能開發與訓練

為了增強寶寶的認知能力,父母要堅持對寶寶進行語言能力、思考能力的訓練,引發寶寶的學習興趣。在日常生活或遊戲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父母首先就應該問寶寶:“你有什麼好辦法嗎?”這對培養寶寶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有利的。

謙讓意識的培養

培養寶寶的謙讓意識,讓寶寶了解集體與個人的關係,把自己從“我”的概念中擺脫出來。應該讓寶寶從小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他需要的別人同樣也需要,也同樣有享受的權利。例如,在吃東西時,讓寶寶學會愉快地把大的、好的拿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吃,把小的不好的留給自己,使寶寶懂得誰最辛苦誰就應該得到更多。

有意培養協商技能

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應該注意培養寶寶協商的技能。比如,爸爸正在看電視,寶寶的兒童節目開始了,這時應該怎麼辦?媽媽要引導寶寶跟爸爸商量解決,而不是所有的人都由著寶寶。媽媽可以教寶寶一些跟別人商量時的態度、口氣和話語等。爸爸當然也要配合了,讓寶寶知道協商是一種非常管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