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見過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但是真正這麼正式的入殮儀式,還是第一次見,故心裏不由得好奇,同時也緊緊的盯著奶奶的遺體。
奶奶死的比較蹊蹺,雖說黑無常說過,奶奶是陽壽已盡,沒有其他的問題,但是我經曆這麼多事情之後,行事謹慎了許多,凡是都會留個心眼。
我知道,吳老現在做的是入殮的第一步,名為淨身。
緊接著,一番淨身之後,便拿起了幾套花花綠綠的衣裳,那是壽衣。
“林老太,這是您子孫給您備至的衣裳,您穿上之後,再不冷不寒。”說著,吳老便替奶奶穿上了壽衣。
一般來說,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後的壽衣,寓為健康長壽之意。
死亡隻是一個開始。人的身體是一個軀殼。而寄居在這個軀殼裏麵的就是靈魂。
人死,意味的隻是靈魂離開軀殼,去另一個世界。
而那個世界就是冥界,俗稱地府。
壽衣隻是一個形式,一個象征,隻是為了讓別人能夠清楚的認知一個事實——死亡。
喪禮就像是一個餞別禮,是我們還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對一個要去另一個世界的人最後的懷念。
而剛才吳老說的那句話,其實就是為了表明子孫的孝心。
很快,吳老便利落的將壽衣全部給奶奶穿好,其過程並不算繁雜,但是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我細細的數了下,奶奶一共是被穿上了七件衣服和五條褲子。
死人穿的壽衣通常都是奇數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當然,這是屬於喜喪的死人的穿法,喜喪就是指滿六十歲死的人,稱之為喜喪,也加福喪仙逝。
而夭壽者,即不到五十多歲而死的人,一般隻能穿三件。死者的年齡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壽。
穿那麼多的壽衣,也是因為人死了總是裝在棺材裏,時間一久了,這就必然出現一個問題,棺材裏麵的屍體久了會腐爛,會流出液體來,並還可能透過棺材滲漏出來。
好容易將奶奶的壽衣穿好,吳老又取了一塊白布,將之蒙在奶奶的臉上,然後轉而看向我爹和麼叔,道:“給老人家入棺吧。”
入棺時,由死者的兒子抱屍入棺,我爹是長子,抱著奶奶的頭,麼叔是幼子,則抬著奶奶的下肢,其他親戚,則幫忙抬著奶奶的身體其他部位。
這時,吳老又忙到了我家門口,打開了一個大大的遮陽的傘。
據說,這叫上不見天,避免死屍曬到陽氣,防止詐屍。
做完這個,吳老才折回堂子裏,道:“入棺!”
我爹等人趕忙按照吳老之前說的,將奶奶的下肢先放進棺裏。
這是因為,入棺時,死者的腳要先進,然後才能由頭最好放下,平放棺內。
原來死者袖口和褲腳係的麻披,這時要解掉。送葬的先生把白布取出,分給兒孫束腰,名為“留後代”,意思也是福澤後代。
見奶奶的屍體入棺,吳老趕忙將奶奶袖口的麻披接下,將之全部撕開,分別給我們,我接過白麻布,將之係到了右邊胳膊上。
這時,吳老又喊了一聲:入土開路!
喊完,吳老又在棺內放置一些生活用品和奶奶生前的心愛和隨身之物,還有一些五穀和紙錢。
據說,放入這些東西,也是為了死者在下麵不孤寂,有所留念,但絕對禁止放入毛織物和毛皮製品,如毛毯、毛氈、皮褥子、毛皮鞋之類的,犯了這一忌諱,就會“著毛變畜,錯胎轉生”。除了再撒一些五穀、紙錢外,還要在棺內放置一些驢蹄甲片和生鐵片。生鐵片最好是用犁鏵碎片,取“入土開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