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月嬰兒的喂養特點
不管是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的孩子。在7個月時每天的奶量仍不變。3~4次喂進。輔食除每天給孩子兩頓粥或煮爛的麵條之外,還可添加一些豆製品,仍要吃菜泥、魚泥、肝泥等。雞蛋可以蒸或煮,仍然隻吃蛋黃。
在小兒出牙期間,還要繼續給他吃小餅幹、烤饅頭片等,讓他練習咀嚼。
夏天不宜給嬰兒斷奶
一般來說,1周歲左右必須給孩子斷奶,但是斷奶的時間最好選擇在秋涼季節,而不是炎熱的夏季。原因是孩子由哺乳改為吃飯,必然會增加胃腸的負擔,加上天氣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腸胃道的功能降低,容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而引起消化不良,甚至發生細菌感染而腹瀉。如果孩子滿周歲時正是夏季,可以提前或稍微推遲一些時間斷奶,以免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不宜斷奶的情況
嬰兒如有以下情況不宜斷奶。
該嬰兒從未添加過輔食,消化道對斷奶後食品沒有適應的能力,如果采用突然斷奶會給嬰兒帶來不利,引起消化紊亂、營養不良,影響小兒生長發育。
嬰兒患病期間不應該斷奶。斷奶時母嬰的身體都發生變化。小兒患病時,再加斷奶,將使病情加重或造成營養不良。
炎熱的夏天不宜斷奶。夏天天氣炎熱,小兒消化能力差,稍有不慎,就可以引起消化道疾病,故不應斷奶。
嬰兒人工喂養如何進行限量
人工喂養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在客觀上限製了母乳喂養,而隻好采用其他乳品和代乳品進行喂哺嬰兒的一種方法。人工喂養相對前兩種喂養方法複雜一些,喂養效果也不如母乳喂養。
新生兒期奶量(指牛奶)可按每千克體重計算。因牛奶不易消化,新鮮牛奶可加適量的水,一般新生兒可按2:1,即2份奶加1份水,另加糖5份。喂奶前要把牛奶煮開5分鍾,這樣既有利於嬰兒吸收,又可以將奶中的病菌殺死。新生兒一般每天要喂7~8次,每次喂奶間隔時間為3~3.5個小時。如3千克的孩子,則需給奶為100毫升×3=330毫升,再加上150毫升水,總量為450毫升,分7~8次吃,每餐為60~70毫升。如消化功能好,大便正常,生後15天到滿月可給純奶吃,可按每千克100~150毫升計算,每頓約吃60~100毫升。
嬰幼兒的牛奶不宜過濃
一些家長在給嬰兒衝奶粉時,總認為衝得濃一些,營養就會豐富,其實,想法與效果背道而馳。原因是奶粉中含有較多的鈉離子,若奶粉的含量過高,其中的鈉離子也會增多,這些鈉離子沒有適當稀釋,而被嬰兒大量吸收,就會使血清中的鈉含量升高,而對血管的壓力增強,致使嬰兒的血壓增高,這樣極易引起嬰兒腦部毛細血管破裂或出血,甚而出現抽筋、昏迷。因此,小兒不宜喝過濃的牛奶。開水衝奶粉的稀釋比例最好是4:1,即4分開水兌1分奶粉。
嬰幼兒過量飲牛奶的影響
美國兒科醫學協會最近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常見兒童睡眠不安有一個極易忽視的原因,即牛奶飲用過量。
這份報告列舉的實驗顯示,140名5歲兒童3餐飲用牛奶,結果是這些兒童在白天日常行為、活動及思維均無異常,但是在夜間睡覺時,86%的兒童出現輕重不一的啼哭、煩躁、輾轉反側等。在停止飲用牛奶後幾日,上述現象完全消失。對這一原因,美國醫學界的兒科專家正在作進一步的研究。
這份報告建議父母1天喂養兒童牛奶的總量最好不超過1.2磅(540克)。
嬰幼兒牛奶喂養引起腹瀉的處理
以牛奶為主食的嬰兒患腹瀉時,要根據腹瀉、嘔吐、食欲和消化情況來確定飲食治療方案。如病情較重,每日腹瀉超過10次,並伴有嘔吐現象,應暫時停喂牛奶,即禁食6~8小時,最長不超過12小時。禁食時可用胡蘿卜湯或焦米湯替代,間隔時間和每次用量均與喂牛奶時相同。這些食物易於消化,能減輕腸道的負擔。腹瀉如果有好轉了逐漸改用米湯、衝淡的脫脂牛奶、稀釋的牛奶,最後恢複原來的飲食。如嬰兒腹瀉情況並不嚴重,每日腹瀉5、6次或7、8次,比正常多2~3次,無嘔吐。此時可暫用1~2日米湯,以後用衝淡牛奶或以牛奶和水多半的濃度,或製成2份牛奶1份水濃度。如嬰兒偶然出現腹瀉,而且病情也輕,則隻需用衝淡牛奶喂1~2天即可,以後恢複正常牛奶飲食。衝淡牛奶時最好用米湯,因為米湯減少酸對腸道的刺激,有利於腹瀉的治療。
腹瀉時期,無論病情輕重,輔助食品應全部停止添加。
如果新生兒的消化功能好,每次的奶量和濃度可根據實際情況而有所增加,並在每兩次喂奶之間喂少許溫開水以緩解大便的幹燥程度,及清潔口腔以減少鵝口瘡等口腔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