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照料護理(1 / 3)

十個月嬰兒的睡眠情況

10個月的孩子大約每天需睡眠12~16小時。白天睡兩次,夜間睡10~12小時。家長應該了解,睡眠是有個體差異的,有的小兒需要的睡眠比較多,有的小兒需要的睡眠就少一些。所以,有的小兒到了10個月,每天還要睡16小時,有的小兒隻需12小時就足夠了。隻要孩子睡醒之後,表現非常愉快,精神很足,也不必勉強他多睡。

吃點硬食為何對牙齒有益

寶寶的咀嚼能力都是在不斷的運動中獲得發展強健的。父母總是擔心寶寶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喜歡給寶寶易嚼的食物,其實這是對寶寶能力的低估,寶寶此時已有8顆左右的乳牙,已經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適當給寶寶一定硬度的食物如烤薯片、幹麵包等,這樣就給了寶寶鍛煉牙齒的機會,在不斷的練習中寶寶的咀嚼能力將會變得越來越強。注意的是此處的硬物是不包括鐵蠶、核桃等過硬的東西的,這樣的東西容易損傷寶寶的牙齒。

嬰兒牙齒健康的特點

牙齒健康的特點

牙齒正常生長發育是嬰兒身體健康的標誌,健康的牙齒需要有健康的身體和適當的營養作保證,牙齒健康包括出牙時間和順序、牙齒數目、牙齒大小和排列等方麵的正常狀態。我國嬰兒一般在出生7~8個月時開始長牙,到2歲半左右一共長齊20顆乳牙。如果超過12個月末出牙是出牙延遲,是骨骼發育不良之表現,可能出現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出牙順序的正常規律是先出2顆下門牙,再萌出2顆上門牙,如果先萌出上門牙,那就表示在該萌出下門牙的時候存在缺鈣、缺碘等問題,幹擾了出牙的順序。嬰兒出牙後牙齒的數目各個嬰兒也不相同,個體差異較大,一般規律是牙齒數目等於嬰兒的月齡減去4~6.如果乳牙數目相差過多,也是不健康的表現,牙齒大小應該均勻,排列整齊,如果乳牙過小或大小不勻,牙齒與牙齒間的縫隙較寬,牙齒排列很不整齊,也表示全身骨骼發育存在缺陷,與體內鈣磷代謝和內分泌(如甲狀腺、垂體)功能以及營養攝入不足有關,也應該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所以說牙齒是健康的標誌,是骨骼發育的窗口。年輕父母必須注意嬰兒牙齒的保健。

怎樣讓嬰兒有潔白健康的牙齒

怎樣做到牙齒保健

嬰兒的乳牙在嬰兒剛剛出生時雖然沒有長出,但所有乳牙的齒冠(露出牙齦的部分)在胎兒時期就在牙床內形成了。如果要想讓小兒有一副健康的牙齒,就應做好牙齒保健。母親必須在妊娠時期就注意營養物質的攝取,以保證嬰兒牙齒的生長發育及強健潔白。經研究證明,具有強健牙齒作用的物質主要有:鈣、磷、維生素D、維生素C等。因此孕婦要多吃一些富含礦物質鈣、磷的食品(如綠色蔬菜和豆製品),要多曬太陽,或補充一些魚肝油。

四環素類藥物能引起小兒牙齒變色,並且常常導致牙釉質發育不良,以致容易發生齲齒。孕婦使用四環素類藥物,可能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小兒出生後長出的牙齒同樣會發生牙齒變色。因此,小兒及懷孕期間的婦女,應避免使用四環素類藥物,這是為小兒的牙齒著想,不得不這樣做。

嬰兒的“馬牙”為何不是病

在新生兒口腔裏牙齦邊緣可長著像芝麻大小、數目不一、高出牙齦表麵的黃色小球球,看起來很像乳牙,實際上不是真正的牙齒。有的在上齶中央也有數個黃色小點,人們俗稱為“馬牙”,醫學上稱為“上皮珠”。這是因為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的上皮細胞聚集和角化而形成的。經吮乳、吃奶等的摩擦,“馬牙”大多數在1個月內會自行脫落,而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也不會引起疾病,完全屬於正常生理過程。父母親用不著感到擔心,更不要用針挑,用布擦,否則會弄出毛病來。因為新生兒口腔粘膜很嬌嫩,一擦、一挑就很容易損傷口腔粘膜,感染細菌,甚至引起敗血症危及生命。有的寶寶因為生病而吃奶減少、哭吵,母親就到嘴巴裏去找“原因”,當發現了這些“馬牙”時,就認為是“馬牙”引起寶寶不吃奶,於是挑“馬牙”。這樣做非但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口腔潰爛、感染,並且還延誤了真正需要治療的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時間,真是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對“馬牙”千萬不能去挑,不能去擦,保護好孩子的口腔粘膜。孩子不吃奶是有病的表現,應及早去醫院檢查出真正的病來,並且要積極治療,以免影響孩子的健康。這並非“馬牙”引起的毛病,反而對“馬牙”要加以保護。

培養嬰兒的良好品質

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如果孩子有不合理要求時,家長應該拒絕他,絕不能看到他一哭一鬧,心軟了就對他讓步而遷就他。要知道遷就使孩子養成任性的習慣,越遷就,孩子越任性,長大之後就難以糾正了。比如,他玩玩具煩了,想要玩大人的眼鏡,就要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玩具,不能給你玩。”不管他如何哭鬧,都不要去理睬他,等他鬧過了,再和他講道理。如果家長因為他哭鬧而妥協的話,以後凡是沒有達到孩子要求的,他就會以更加拚命的哭鬧來達到目的。這樣放任的結果是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