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照料護理(1 / 1)

十一個月嬰兒的睡眠情況

11個月的小兒每天需睡眠12~16小時小時,白天要睡兩次,每次1.5~2小時。

有規律地安排孩子睡和醒的時間,這是保證良好睡眠的基本方法。所以,必須讓孩子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睡前不要讓孩子吃得過飽,不要玩得太興奮,睡覺時不要蒙頭睡,也不要抱著搖晃著入睡,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自然入睡的習慣。

怎樣注意嬰兒房間的環境衛生

中國有個傳統習慣,就是把產婦與孩子嚴嚴地捂在房間裏。這實際上給產婦和嬰兒造成了一個昏暗和汙濁的環境。尤其在夏天,室內更加悶熱,很容易使孩子發熱,起膿瘡疹,長痱子,以及患呼吸道疾病,產婦也容易中暑。

科學方法是要保持產婦與新生兒室內空氣的清新。在溫暖的季節,每天都要通風換氣,當然開窗之前,要給產婦與嬰兒適當的遮蓋,不要使風直吹在他們的身上,要避免產生對流風。在夏季要使室內空氣保持在30℃以下,可在地麵上灑一些水,既可降溫,又可使室內空氣保持一定濕度。冬季室溫最好保持在20℃~22℃,也可以灑一些水來濕化空氣,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通風要謹慎,應避免穿堂風,且不可時間過長。生火爐的家庭,一定要注意煙筒通暢,不要將沒有煙筒的火爐子搬進室內,以防止發生煤氣中毒。

培養嬰兒的語言美

孩子模仿能力很強,聽見罵人的話也模仿,11個月的孩子頭腦中還沒有是非觀念,他並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當他第一次罵人時,家長就必須嚴肅地製止和糾正,讓他知道罵人是錯誤的。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可愛,認為說出罵人的話也挺好玩,就慫恿他。這樣,小孩會把罵人的事當作好玩的事來幹,養成壞習慣。

嬰幼兒口吃的矯正

根據調查統計大約90%的人患口吃是從兩歲開始的。由於寶寶急於說話而情緒緊張,或模仿別人口吃說話都易形成口吃,預防口吃應注意如下:

讓寶寶慢慢說話

要告訴寶寶在開口說第一句話時要先想好,然後慢慢說出來;如果發第一個字的聲不口吃,後麵的話也就能說得順利。

消除寶寶緊張情緒

寶寶一緊張說話便會結結巴巴,易形成口吃。父母不要在生人麵前勉強寶寶說話,如叫“叔叔”、“阿姨”等,以免造成寶寶的緊張,進而造成口吃,此外大家跟寶寶說話時要心平氣和,不要太快太突然,否則也容易形成寶寶緊張。

不要讓寶寶模仿口吃

有的寶寶說話很順利,但由於模仿別人口吃,而形成了自己的口吃。

若發現寶寶口吃後,可暫停寶寶學話,把注意力轉移到遊戲活動來,如串珠、拚圖、搭積木等動手操作而少語言交流的活動。這樣就會淡化口吃的影響,讓寶寶在心平氣和時不知不覺說出順利的句子來。一般過了兩歲後,寶寶說話順利了便不易形成口吃。若兩歲內不能矯正口吃,就易形成習慣。長期口吃,必要時應找專業醫生矯正。

預防發生意外事故

孩子會走以後,眼界大開,對於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鮮、好奇,他們對什麼都感興趣,都想試探一下。因此,家長必須隨時注意他們,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1歲左右的孩子有個特點,不論見了什麼,都愛放進嘴裏,所以像珠子、扣子、別針、小釘子這類東西,家長要收好,不要給小兒玩,以免他們咽進肚裏或塞進鼻孔、耳朵裏。

家裏的汽油、煤油、碘酒、酒精、洗滌液等東西和大人吃的藥,都要放在孩子拿不著、夠不到的安全地方,以免被孩子誤服後發生危險。

如果孩子從高處摔下來,要觀察他的神誌,若出現嘔吐或昏迷等情況,應想到可能是頭部受傷,要立即送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