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照料護理(1 / 2)

睡眠主要情況

每日睡眠時間仍為14~15小時,白天睡1~2次。

培養幼兒進食習慣的措施

讓寶寶自己學用餐

自己想拿著匙子自己吃是在1歲以後。當然,剛開始時吃起來很不順利,即使自己能用匙子盛飯,但一送到嘴邊就全撒了,沒幾下他就煩了,於是就用匙子在飯碗裏攪來攪去地玩起來。一到這時,媽媽就應該幫忙喂,喂了一下,也許又想自己動手吃,則可以將匙子給孩子拿著讓他自己吃。

要教會孩子能自己吃飯是很費時間的,還要很有耐心。孩子自己吃飯時,也許掉在桌上的比吃進嘴裏的多。盡管如此,也要珍惜孩子想自己吃飯的熱情。即使孩子因為嫌用匙子吃得慢而急不可待地用手抓著吃,那也是走向獨立吃飯的一個過程,沒有必要予以責罵。在這種情況下,與其糾正孩子的行為,倒不如設法增加他的食欲。所以,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是很重要的,隻要一直堅持下去,到1歲半差不多就能熟練地用匙子吃飯了。

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從吃飯時間上,應養成寶寶定時吃飯的好習慣,形成規律,也可使腸胃正常工作。但這時寶寶往往對玩對活動的興趣比對食物的興趣更大,若寶寶玩得正開心,大人一下子打斷他的活動,讓他吃飯他就可能不願意,應提前一些提醒寶寶快到吃飯的時間了。在飯前半小時內應讓寶寶逐漸平靜下來,過度的興奮或疲勞或情緒低落都會影響寶寶的食欲。在飯前幾分鍾可讓寶寶開始一些準備工作,如搬小凳子、洗洗小手、發放筷子等,這些都可把寶寶的注意力轉移到吃飯上來,從而做到按時吃飯。

在吃飯過程中,不要讓寶寶邊吃邊玩,而應專心吃飯。要做到這一點,寶寶吃飯的環境不能吵鬧,以免分散寶寶注意力。如果在餐桌旁有讓寶寶更感興趣的事,寶寶自然不能專心吃飯。應給寶寶準備一條幹淨的小手帕或餐巾,以便寶寶隨時需要擦手擦嘴,而不能用手隨便擦嘴,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寶寶的飯量也不要定死,不要強迫寶寶吃飯,要讓他慢慢吃。在吃飯中,還可在旁邊講解食物的名稱、特色,對身體有什麼好處等,既可豐富寶寶的知識,也可提高寶寶吃飯的興趣。待寶寶吃好後,口中的食物都咽下後,再讓其喝一兩口溫開水,給他擦擦手,擦擦嘴,讓其離去。

應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其實多數的寶寶約1歲時就有拿著小匙、小勺的願望了,如果家長早些練習,寶寶這時已具有了一定的基礎了。但寶寶自己吃飯的技能還不十分協調,這時父母仍要耐心地教,讓寶寶多試多練,而那種一見寶寶不行大人便包辦或對寶寶粗聲訓斥都是極其錯誤的。前者易養成寶寶的依賴心理,後者會使寶寶失去自己吃飯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甚至連食欲都會大大降低。其實,孩子怎麼樣主要在於大人怎麼教。當寶寶有進步時一定要表揚鼓勵,有困難時要耐心幫助。

給寶寶製定食譜並且認真實行。因為食譜一般都是從較長的時間,從整體上考慮飲食的合理科學性的。此外寶寶的飲食還可結合地方特色和季節性,給寶寶嚐試豐富的類型品種,這樣既增加了寶寶對食物的新鮮感,又可培養寶寶不偏食、不挑食的習慣。對於一些可口的菜,不要讓寶寶獨占其有,要讓他懂得關心別人,與別人分享。

讓寶寶少吃或不吃不益於心髒健康的食物

如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多奶油食物。因此應使孩子少吃肥肉、糖果、巧克力、蜜餞等甜食。動物內髒和蛋黃含膽固醇較高,不宜多吃,雞蛋每天進食一個即可。烹調食物最好使用植物油,少用動物油。

控製食鹽攝入

食鹽攝入多少與血壓關係密切。孩子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要少於3克。味精和醬油也含有鹽,因此,也應盡量少用。以便從小養成喜吃清淡食物的習慣。

讓寶寶多吃含鉀、鈣高的食物

鉀、鈣能促進鈉的排出,減輕鈉的副作用,預防高血壓。常見含鉀高的食物有:橘汁、胡蘿卜汁、乳類、肉類。常見含鈣高的食物有:蝦皮、海帶、紫菜、綠葉蔬菜、乳類、黃豆及豆製品、粗麵、粗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