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8章 疾病預防(1 / 2)

燙傷的防止方法

1歲多的孩子,對於周圍的事物似懂非懂,事事好奇,常常喜歡摸這動那,模仿大人做事。因此,家長要處處注意把可能危害孩子的危險品和障礙物排除。例如,熱水瓶要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而且要經常給他講,這個燙手,不能動;喂奶吃飯時要注意溫度;吃飯時要把熱粥熱飯盡量往中間放,以防孩子在桌邊亂扒時燙傷孩子,生爐火的家庭,最好在火爐周圍放個防護網,還要注意千萬不能把孩子一個人留在房子裏。

總之,像熱水、燙飯、熱鍋、開水、爐火等都要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要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上,多加小心為宜。

輕度燙傷的治療方法

輕度燙傷指很小的局部受傷,皮膚發紅或起泡。

發生燙傷後,要立即冷卻,將傷處泡入冷水中,或用冷水衝,可10~30分鍾。如果還疼,可再泡20分鍾。這個方法不僅可止痛,而且可使燙傷減輕。但要注意,不要使孩子著涼。

燙傷後傷處起的水泡,不要挑破。水泡的皮完整,便可保護傷口,減少感染。

將傷處用肥皂輕輕洗淨,可抹上獾油,然後用繃帶輕輕包紮。

如果水泡已破,衣服粘在皮膚上,不可往下撕。

不可在傷口上亂塗東西,什麼食油、白糖等。

不可在傷口上貼橡皮膏或創可貼,不能用棉花或有絨毛的紡織品蓋在傷口上。

化學燒傷的治療方法

孩子受到化學燒傷後,要先做處理,再送醫院。

皮膚沾了強堿或強酸等,要迅速泡入水裏,越快越好。不能泡的話,可用清水衝。水要更換,水量要大。

如果眼睛裏濺入強酸強堿,要用手把眼皮分開,用壺衝洗10~15分鍾以上。一時來不及,可將頭浸入盆內,叫孩子睜開眼睛,左右晃動。這樣來爭取時間,再改為用壺衝洗。衝洗時孩子要不停地眨眼睛。

如果眼內進了生石灰,應先把石灰粒用棉棒擦出,再用水衝。衝後用紗布蓋在眼上並送醫院治療。

衣服上有強酸強堿,要將衣服脫掉,並注意不可粘皮膚。

衝洗後請醫生做進一步處理。

幼兒運動損傷的急救措施

當孩子意外跌倒或跳舞不慎拉傷肌肉、肌腱時,大人要立刻讓孩子停止運動,然後用冷水袋冰敷受傷的部位10至20分鍾,並用彈性繃帶包紮局部,這樣,就能有效地止血及止痛。如果損傷的部位出現明顯的腫脹、瘀血、變形、或劇烈的疼痛時,應該及早請合格的骨骼醫師檢查,以免誤診或使傷勢惡化。

腦損傷兒的家庭護理措施

兒童腦癱大部分來自嬰兒腦損傷,嬰兒腦損傷多為出生前後缺氧,先天性感染,嬰兒高膽紅素血症或其他危重疾病所致,各種原因所致的出生低體重兒發生腦損傷的比例較高,腦癱是腦損傷中的一個類型,廣義腦損傷亦包括先天性腦發育不全,腦損傷可表現為行為神經發育落後,中樞性運動障礙,智力低下,癲癇,觀聽障礙等。

目前國外對正常兒早期教育非常重視,不僅使正常兒童各方麵得到更好的發育,而且輕度腦損傷兒,亦能在早期教育中得到康複,許多國家對嬰兒腦損傷,腦癱的高危兒采取比早期教育更強一些的幹預方法,已使腦損傷所遺留的殘疾大大減少,這些幹預的方法並不複雜,也不需要昂貴的儀器,主要是用正確的信息刺激大腦與循序漸進的腦功能訓練,隻要醫務人員及家長重視預防腦損傷兒出生,並對腦癱高危兒施行早期幹預,完全可以阻抑腦癱患兒繼續增加的趨勢,腦損傷遺留的其他殘疾亦會大大減少。

對腦損傷兒幹預開始的早晚,是影響預後的最重要因素。在醫院對新生兒缺氧、黃疸及其它危重情況的救治,就是最早的幹預,急性期過後,就應馬上進行信息刺激及功能訓練,這樣的幹預從新生兒期就應開始,如果錯過了腦潛能最大,腦可塑性最強的嬰兒早期,不少腦損傷兒雖經功能訓練可部分恢複,但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從生後3個月開始幹預的腦損傷兒,絕大多數可回歸到正常兒童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