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4~6歲幼兒的膳食(1 / 3)

兒童在這個時期由體格的迅速生長轉到神經精神的迅速發育,抗病能力較前增強,和外界的接觸日益廣泛,其膳食的營養質量仍然要比成年人相對高些,也就是說,在滿足幼童熱能需要的同時,其他營養素也要完備而充裕。優質蛋白、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特別是對骨骼、牙齒生長極其重要的鈣)絕不可少。

我國規定的學齡前兒童各種營養素每日供給量標準分別為:熱能66.88千焦,蛋白質50克,鈣600毫克,鐵8毫克,維生素A2200國際單位(或胡蘿卜素4毫克)維生素B1毫克,維生素B21.2毫克,尼克酸10毫克,維生素C50毫克。

4~6歲幼童,每日有下列食品或與之相應的食品,就基本可以滿足需要。

牛奶454克(或加料豆漿),穀類250~400克,綠葉蔬菜250~400克,雞蛋1~2個,瘦肉及肝50~100克,水果1~2個,另有適量豆製品、食用油及芝麻醬等。

例如:早餐:豆漿或牛奶250克,麻醬花卷75克。

午餐:綠豆粥25克,棗絲糕100克,煎肉餅油菜(瘦肉75克,油菜200克)。

下午3點:水果1個或青蘿卜1個,餅幹或點心1塊。

晚餐:米飯100克,蝦皮燉蘿卜粉條(蝦皮0.3克,粉條少許),小白菜豆腐骨頭湯(小白菜50克,豆腐1塊)。

一般地說,幼童的早點應幹稀搭配,主食可安排饅頭、小花卷、攤軟餅、包子(肉、蛋和青菜餡)、雞蛋等;稀食可安排牛奶、豆漿、稀粥、代乳品等,早餐的熱量應占全天總熱量的20%~25%。

午飯則要求豐富一些,主食可吃米飯、饅頭、餃子、麵條或各種蒸、烙餅。吃米飯饅頭時,副食可安排味道濃一些的肉、肝、雞和素菜,另外附加1分混合炒菜。飯後要喝些湯,最好是骨頭和青菜湯。燉湯時要放點醋,以使骨頭中鈣溶解在湯裏。一般午飯應占全天總熱量的40%。晚飯以麵食為主,要安排一些脂肪較少、易於消化、花樣新穎、孩子愛吃的飯菜。最好有兩道(暈、素)菜,適當配以稀粥,少吃油炸食物和甜食。晚飯提供的熱量應占全天總熱量的25~30%。

此外,應在兩餐之間加一頓點心和水果,但數量不宜多,要根據幼兒的消化能力而增減。午點應占全日總熱量的10%左右。

這個時期的小兒可適當吃些零食,完全不吃零食不好。因為吃些零食,是對正餐的補充,是對某些營養成分的補充。但小兒不能多吃零食,以免影響其脾胃的消化功能,尤其是不能多吃糖,因為小兒吃糖過多,不僅容易發胖,還易造成齒齲或牙齒酸蝕症;如果小兒長期過量食糖,則容易形成酸性體質,愛患各種疾病。以下食譜可供選擇:一、餃子炸百合小餃原料:鮮百合250克,青梅50克,熟山藥泥100克,山楂糕50克,白糖50克,麵粉500克及蔥薑末,鹽各適量;製法:百合削去幹尖、根,分開瓣,洗淨,剁茸;青梅切末;熟山藥去皮、碾泥;山楂糕切末;均放在大瓷盆裏,放花生油、白糖、蔥薑末、鹽,攪拌勻成餡;將麵粉過籮,放出麵盆,把2個雞蛋打開加精鹽、味精、豬油,攪拌,加水、麵和好後,蓋上濕布醒30分鍾;把麵擀成長方薄片,用手把餡拌在一半麵片上(每個餡與餡四周間隔2厘米等距),將另一半麵片折起,蓋在擠好餡的麵片上,把餡與餡四周用手壓實,用直徑4厘米的圓酒杯式模子,把餃子一個個扣下來,再用手捏一下邊,交兩角對起捏實,使其成元寶形狀;接此辦法把餃子剩下來的邊料麵,再繼續擀皮,做成小餃子,做完為止,約出100個小餃子;炸鍋放花生油,燒八成熱,將餃子分批下鍋,炸到色深黃,外脆裏嫩時,撈出、控油、入盤;說明:造型美觀,百合鬱香,營養豐富。

燙麵蒸餃原料:白麵500克,水350克,豬肉325克,白菜500克,黃芽韭200克,白醬油50克,香油50克,食油15克,生薑、大蔥、味精,調料麵各少許;製法:將生豬肉剁碎放入盆內,放入鹽麵、醬油、調料麵、薑末攪勻,把白菜、黃芽韭等切碎與豬肉放在一起,加點香油拌成餡子;把白麵倒入盆裏,澆上開水(四季均用開水),用筷子或木棒攪起,上案揉的有了勁為止,然後揪成70個劑子,撒上麵撲,用小擀杖擀成麵皮;將製成的皮麵放入餡包成半月形,將口捏緊捏嚴,然後用手指將皮搓成雞冠花形,兩手捏成元寶形,入籠蒸10分鍾即成;說明:本食譜出自《山西食譜》,皮薄、餡大、油多、香而不膩、味美適口,對小兒的生長發育有利。

魚肉水餃原料:麵粉500克,鮮魚500克,豬肉100克,清湯300克,香油、醬油、精鹽、味精、豆油各少許;製法:將魚洗淨,去皮去骨,剔出魚肉,把魚肉同豬肉一起剁成細肉泥,加清湯攪拌(每500克魚泥多加250克清湯),邊加邊攪拌,待清湯全部打進魚肉泥內成糊狀時,加精鹽、豆油、醬油、味精繼續攪,待攪拌成稠糊狀時,再加香油,拌勻成餡;麵粉中加少許精鹽,用涼水調成麵團,揉勻,掐成小劑子,擀成圓皮,包上餡,將口捏緊,即成餃子;待水燒開時,陸續將水餃下鍋,邊下邊用勺子在鍋內慢慢推轉,待水餃浮起時,蓋上鍋蓋煮餃。

說明:鮮嫩可口,魚肉蛋白營養價值高。

二、麵條雞絲湯麵原料:掛麵500克,熟雞肉150克,肉湯500克,醬油、精鹽、味精、香油、菠菜段、鹹香菜;製法:先把掛麵煮熟,撈出分5碗盛裝;熟雞肉切成絲,撒在麵條上;勺內放肉湯、菠菜、醬油、鹽、味精燒開後,淋上香油,撒上鹹香菜末,將湯澆在麵條碗內。

五色麵原料:掛麵500克,熟雞肉150克,黃瓜100克,雞蛋1個,紫菜絲少許,醬油、醋、味精、香油各適量;製法:先將掛麵煮熟,撈出,用涼水衝涼,分5碗盛裝;把熟雞肉切成細絲、將煎好的雞蛋皮及黃瓜切成細絲,分別擺在麵條上,然後再撒上紫菜絲;吃時澆上用醬油、醋、香油調配的三合油。

打鹵麵條原料:白麵200克,熟豬肉片25克,雞蛋半個,醬油、鹽、水發木耳、海米、香油、味精、澱粉少許;製法:把麵粉用溫水和好製成麵團,再擀成長方形薄片,疊起來切成條,煮熟撈出待用;將勺內添湯加醬油、鹽、味精、海米、肉片、木耳下勺燒開,再用澱粉勾成稀芡;將雞蛋打在碗內攪勻,甩在勺內,待雞蛋浮起加香油攪勻,即為鹵汁,澆在麵條上即可食用。

蛋麵原料:麵粉500克,雞蛋250克,骨頭湯、紫菜、澱粉各適量;醬油、香油、味精、精鹽、香菜末、蔥末、薑末各少許;製法:把雞蛋打在盆內攪勻,再加入麵粉,揉拌均勻,把揣揉光滑的麵團,蓋上濕布,醒好;用幹澱粉作撲麵,擀成大張薄片,撒少許幹澱粉,前後折迭起來,用刀切成細絲備用;將骨頭湯燒開,把麵條下鍋煮熟,撒入香菜末,撕好的小塊紫菜、蔥末、薑末、淋入香油即可;說明:此麵醇香、味鮮、適口。

三、包子韭菜肉包原料:麵粉500克,發酵粉10克,韭菜250克,瘦豬肉100克,蝦皮25克,黃酒、薑、麻油、鹽、味精適量;製法:麵粉加發酵粉和好,發酵至麵團有彈性及許多小空洞為宜;韭菜用開水略燙,剁成末,豬肉剁成末,加湯、薑汁、鹽、蝦皮、味精調成餡、麵分成10分,分別包餡捏成包子,上屜旺火蒸15分鍾即可。

山藥茯苓包子原料:山藥粉100克,茯苓粉100克,麵粉200克,白糖300克,食用堿、豬油、果料適量;製法:將山藥粉、茯苓粉放入碗中,加水適量,調成糊狀,蒸半小時,加豬油、白糖、果料調成餡備用;將麵粉發酵,加入適量的食用堿;將上述餡包入麵皮中,做成包子,蒸熟即可。

說明:甜香適口、營養豐富,健脾益腎,有利於小兒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四、餅蔥花脂油餅原料:麵粉500克,豆油100克,豬板油100克,蔥花100克,花椒麵、精鹽、味精少許。

製法:麵粉放入盆內,加溫水300克,鹽適量,揉成麵團,稍醒,搓成長條,揪成麵劑;將麵劑接扁,擀成厚半分,寬19.8~23.1厘米,長度不限的長方形片;把蔥和豬板油分別切成米粒大小的丁,加入花椒麵、鹽、味精、油和少許幹麵粉,拌合成餡;把擀好的長方形麵片,留出3.3厘米寬的底邊,將備好的蔥花脂油餡均勻地抹在麵片上,然後從上往下卷起,搓成4分粗細的條,將兩頭劑口捏嚴,擰盤呈餅形接扁,隨即上平鍋烙,稍加油,把麵烙成金黃色即熟。

家常餅原料:麵粉500克,豆油75克,精鹽少許。

製法:麵粉放入盆內,加溫水300克,鹽少許,和成水調麵團;待麵團稍醒之後,搓成長條,按量揪劑,搓成鴨蛋形的麵劑。

將麵劑擀成13.2~16.5厘米寬,23.1~26.4厘米長,厚薄均勻的長圓片,放入方盤,表麵稍刷油,依次擺放,若幹張後,然後上下翻個,再依次抻拔成長條;將長條從一頭盤成餅形,平鍋內放入豆油,待鍋熱時,隨即把餅放入平鍋內烙成金黃色即熟。

五、菜譜白斬雞原料:嫩雞1隻(肉雞亦可),黃油100克,薑50克,蔥50克,味精3克。

製法:把雞洗淨去內髒、腳爪、鍋加水(能淹過雞)放入薑(拍碎)、蔥(打結)燒開,再加黃酒、味精、旺火速將雞放進鍋裏,雞肉原厚處朝下,5分鍾後再倒出雞腹白湯,共倒3次,燒15分鍾,將雞取出,放入備好的冷開水降溫,冷卻後斬好裝盤,吃時加進麻油、醬油即可。

說明:清香鮮嫩。

炒雞茸銀耳原料:雞胸脯肉100克,水發銀耳150克,雞蛋清2個,牛奶50克、黃瓜、胡蘿卜片各50克,素油、麻油、澱粉、味精、糖、酒、薑、蔥、鹽適量。

製法:雞肉斬成茸、加蛋清、牛奶、澱粉、鹽調勻;銀耳加雞湯煨爛入味後撈出;油燒熱,放入調好的雞茸液,待浮起後撈出瀝去油;再將麻油燒熱,加入蔥、薑末煸炒,再入雞茸、銀耳、黃瓜、胡蘿卜、雞湯、佐料,燒開後勾芡即可。

說明:本菜軟爛清香,營養豐富。

酥香橘鴨原料:西裝瘦型肉鴨1隻,以1.5千克左右為宜,紅橘250克,調味品適量。

製法:將紅橘去皮,去絡,去核,入碗,搗爛成糊狀;再將50克麵粉,少許鴨油,精鹽,味精拌勻炒熟,加橘子糊,攪炒均勻,成橘醬。

將鴨浸泡,洗淨,用熱油炸成金黃色;將炸熟的鴨,以鴨腹朝下放入瓷碗內,加橘醬、料酒、蔥、薑片,洗淨的橘皮,鹽、味精,再放入盤子,入蒸鍋蒸至酥爛,去掉橘皮,蔥,薑片,加入大瓷盤裏,即成。

鹽水鴨原料:1.5千克重的鴨1隻,薑3片,香蔥1根,茴香2粒,鹽少許。

製法:先用溫水洗淨表麵皮層,然後在溫水內浸泡至鴨體柔軟為止;在鍋內放入上述佐料加水,使水浸過鴨體,鴨子放入鍋內,蓋嚴鍋蓋,燒沸後再燜10~20分鍾,即起鍋為佳品,但須等完全冷卻後方可切成薄片食之,以免流失油鹵影響口味。

茄皮燒鱔段原料:鱔魚肉250克,茄子250克,蒜瓣40克,醬油、精鹽、味精、料酒各適量。

製法:將鮮魚切成4厘米長的段,茄子切成3厘米長,2厘米寬的塊,再用刀緊貼茄皮(留半厘米厚茄肉)片去茄瓤或茄皮,蒜切成厚片。

鍋中放油適量、大蒜、茄皮稍煸炒,再下鱔魚煸炒,待水分快收幹時,將醬油、料酒、精鹽、味精和少量湯一起下鍋,燒開,改小火,待鱔魚燒透,汁收稠即起鍋裝盤。

說明:本菜中鮮魚酥香、茄皮細嫩,蒜香濃鬱。

賽螃蟹原料:鮮桂魚肉100克,雞蛋2個,香菜少許,料酒15克,味精2克,毛薑水少許,水澱粉15克,蛋清少許。

製法:將魚肉切成小條,放入碗中,加料酒、鹽、味精碼味,再加蛋清,水澱粉掛一層薄薄的糊。

鍋中放入油約100克,燒至5成熱,將魚條抖散下鍋、滑透、撈出控淨油。

把2個雞蛋打入碗中,把滑好的魚條倒入拌勻。

另起鍋下少許油燒8成熱,將雞蛋和魚條倒入鍋中,炒熟,把用料酒、味精、鹽、澱粉、薑水,少許湯兌成的碗芡倒入,炒勻,淋少許明油即可出勺,上撒香菜末即成,外帶薑醋汁。

說明:本菜色澤米黃,鮮嫩可口。

冰糖冬瓜盅原料:小冬瓜(未脫花蒂的)1個,冰糖適量。

製法:將冬瓜洗淨,刷去毛刺,切去冬瓜的上端當蓋,挖出瓜瓤不用,在瓜中填入適量冰糖,蓋上瓜蓋,放鍋內蒸,取水飲服。

蝦皮冬瓜原料:冬瓜250克,蝦皮5克,食用植物油10克,精鹽4克,味精適量。

製法:把冬瓜去皮,切成塊,蝦皮用溫水浸泡洗淨;待油鍋熬熱後,先煸炒冬瓜,然後加入蝦皮和鹽,並可略加少許水,燒熟入味即成。

糖醋柿子椒原料:鮮柿子椒500克,豆油少許,精鹽、白糖、醋各適量。

製法:將鮮柿子椒洗淨,剝開去籽,切成細條;勺內加入油,置於火上,油熱下入柿子椒煸炒,炒成油綠色時,加入精鹽,白糖翻炒隨即烹醋,炒勻即可。

說明:本菜色豔味鮮,富含多種維生素。

青椒肉段原料:青椒100克,瘦豬肉150克,醬油薑蔥絲、蒜片、醋、精鹽、味精、花椒水各適量,豆油75克,濕澱粉100克。

製法:把豬肉切成1.5厘米見方的段,青椒洗淨去籽切成象眼塊;用醬油、味精、花椒水、肉湯、濕澱粉兌成混汁。

勺內放油燒至五、六成熱時,把肉段用濕澱粉混汁抓勻,隨後把肉段逐塊放入油內炸成微黃色撈出。

勺內放少量油、用薑、蔥、蒜炸鍋,隨即倒入青椒煸炒後,倒入肉段,烹少許醋,再用濕澱粉勾芡顛勻出勺。

幹燒茭白原料:茭白200克,素油50克,白糖5克,醬油3克。

製法:把茭白剝去外皮,再用刀削去青硬的內皮,切成粗條,炒鍋燒熱後,放入素油,油量要比素炒時多一些,油溫較高時,放入茭白條,半炸半炒至茭白條成深黃色時潷出些油後,加入白糖及醬油、把火加大,翻炒半分鍾菜成。

芝麻藕原料:藕500克,芝麻25克,甜麵醬50克,白糖25克,豆油500克(約耗50克),味精、料酒、薑末、蔥花各適量。

製法:把藕洗淨,削去外皮,一切兩半,頂刀切成0.3厘米厚的片;勺內放油,燒至五、六成熟時,將藕放入,炸成柿黃色撈出;勺內留油75克,將甜麵醬放入炒勻,放入少許鮮湯,懈成濃汁。然後下入白糖、薑末、蔥花、味精和料酒。待汁烘起,下入炸好的藕片,用勺炒勻,撒入芝麻,顛幾個即成。

說明:鹹甜筋香。

蝙蝠蓮藕原料:白嫩蓮藕1大節、鹽、糖、醋、薑絲、麻油少許。

製法:將藕洗淨,削去邊皮,成長筒形;橫刀將藕切成薄片,但不要散開,裝入盤中,用鹽水少許使其軟化;然後用手將其藕片擺成蝙蝠形態,再用紅椒丁擺做眼睛;將糖、醋、薑絲撒在藕上,醃一段時間後即可食用。

說明:此菜色白,質脆嫩,清香,為夏令佳品。

胡桃肉炒韭菜原料:韭菜200克,胡桃肉50克,香油,精鹽各少許。

製法:將韭菜洗淨,切段備用;胡桃肉洗淨後用香油炸黃,然後加入韭菜翻炒,酌加精鹽少許,炒熟後停火出鍋。

鮮拌萵苣原料:萵苣250克,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萵苣剝皮洗淨,切成細絲,放碗中,加入食鹽少許,攪拌均勻,然後去汁,再將調料加入碗內,拌勻即可。

說明:本菜清淡爽口。

萵苣拌蜇皮原料:萵苣250克,海蜇皮200克,香油25克,精鹽15克,蔥2根,味精少許。

製法:萵苣去葉削皮,切絲,放入碗中加鹽醃漬20分鍾,擠幹水分;海蜇皮泡入清水中,洗去泥沙,切成細絲,蔥洗淨,切成細花。

將海蜇皮和萵苣絲拌在一起,加鹽、味精調味;取鍋上火,加入香油、蔥、煸炒香,澆在海蜇萵苣碗內,用筷子拌勻即可。

說明:本菜清香,脆嫩。

酸甜菜花原料:菜花750克,胡蘿卜50克,醋精、白糖、香油少許。

製法:把菜花切成小塊,用清水泡一會兒;胡蘿卜去皮切成帶花邊的圓片;分別用沸水燙透菜花、胡蘿卜、再晾涼。

在容器中加開水加白糖、晾涼後再加適量醋精,最後加入菜花塊,胡蘿卜片、香油,並用重物將菜花壓在糖醋水中,使充分浸泡入味,2~3分鍾後即可食用。

說明:本菜甜酸開胃。

蒜苗炒肉原料:蒜苗200克,瘦豬肉75克,油、醬油、花椒水適量。

製法:把肉切成絲,蒜苗切成2.7厘米長的段;勺內放少量油,油燒熱把肉絲放入勺內翻炒幾下,接著加醬油、花椒水、蒜苗在旺火上煸炒,炒熟淋香油出勺即成。

蒜苗炒蝦仁原料:蝦仁80克,蒜苗200克,食油、醬油各10克,鹽8克,料酒3克,澱粉2.5克。

製法:將蝦仁切成薄片,用澱粉、料酒、鹽調汁攪好;將蒜苗理去兩頭切成寸段,洗淨,用開水焯一下。

油鍋熟熱後,等其降溫,下蝦仁用旺火急炒幾下後,加入蒜苗同炒,並加醬油,鹽炒熟即成。

葷素三樣原料:蒜苗200克,豬肉80克,千張皮50克,醬油10克,植物油10克,白糖3克,精鹽4克,味精少許。

製法:將豬肉洗淨,切成肉片,用醬油、團粉、料酒拌和好;把蒜苗理好,洗淨,切成3.3厘米段,用開水焯一下。加鹽煸;4張切成方片;待油鍋熟熱後,先煸蔥、薑、然後倒進蒜苗,放上醬油及白糖,燒至入時即成。

幹煸扁豆原料:扁豆200克,牛肉餡100克,鹽4克,醬油5克,料酒2.5克,味精1.5克,豆瓣3.5克,蔥5克,薑2.5克,油70克,糖1克。

製法:把扁豆去筋,洗淨,濾幹水分;蔥薑切成末;豆瓣醬用刀剁碎;將炒鍋放在火上,放入油,燒到油麵略起青煙,將肉餡放入煸炒,加入豆瓣醬,煸炒到肉餡中的水分基本出淨,再放入料酒、醬油、蔥末、薑末、糖和鹽。

將扁豆下鍋,不停地翻炒,待扁豆中水分基本出淨,色澤嫩綠時加入味精,翻炒均勻即可出鍋裝盤。

說明:本菜出自《新編大眾菜譜》,為四川風味,口味鹹香辣,色澤嫩綠,口感脆嫩。

肉丁炒黃豆芽原料:豬肉150克,黃豆芽500克,豆油50克,精鹽、味精、醬油、花板油、白糖、醋、蔥丁、蒜末各適量。

製法:把肉切成黃豆芽大小的—丁;把黃豆芽洗淨,擠去皮。

勺內放油、燒熱,放入花板油,肉丁,煸炒淨水分,再放入黃豆芽繼續煽炒;炒至黃豆芽無豆腥味而變為豆香時,再加入醬油、醋、白糖、精鹽,接續煸炒入味,然後下入蔥丁,加入100克開水接著炒,炒至湯幹時加入味精,蒜末,即可出勺。

說明:此菜予軟酥香,熱吃香醇,涼吃味美。

吉慶鴻禧原料:青魚2條,裏背肉200克,枸杞子10克,白蘿卜絲、蔥結、薑片,肉湯適量。

製法:青魚去鱗,鰓,內髒洗淨,放入熱油鍋內兩麵略煎即取出,裏背肉剁碎塞入魚肚內,再將魚煸煎片刻,隨即依次放入蘿卜絲、鹽、蔥結、薑片、肉湯,改小火煮5分鍾,加味精,盛入湯碗,調上胡椒粉,最後撤上洗淨焯熟的枸杞子即可。

西紅柿莧菜盅原料:莧菜50克、豬肉150克、西紅柿200克、蛋清2個、胡椒粉1克、料酒2克,薑末、蔥花、鹽、糖、味精、芡粉各適量。

製法:將莧菜擇洗幹淨,開水汆後過冷水,撈出擠去水分。豬肉切餡,用料酒、蛋清、胡椒粉、薑末、蔥花及鹽、糖、味精、芡粉拌勻。西紅柿洗淨去蒂,掏去籽、填入肉餡。再將瘦豬肉皮蓋在西紅柿口上,蒸熟,排在瓷盤周圍,黃酒下鍋略炒,勾芡,盛在盤中間即成。

功能:用於小兒陰血虧損所致乏力,消化不良、大便幹燥等症。

雪菜烏賊魚用料:雪裏蕻鹹菜25克,淨烏賊魚肉250克,黃酒2克,素油50克,糖、澱粉、醬油、味精適量。

製法:烏賊魚切成4.95厘米長0.3厘米寬的絲,雪菜洗淨切1厘米長。開油鍋,油溫七成,將烏賊魚絲投入鍋中翻炒,再放入雪菜、酒、醬油炒幾下,加進糖、味精,水澱粉勾芡,淋上明油拌勻即可。

此菜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還可開胃健脾,強筋壯骨,適用小兒發育不良、消瘦,津虧腸燥使用。

家常牛肉主料:牛五花肉1.5千克。

調料:料酒30克,醬油10克,白糖25克,鹽6克,味精5克,四川豆瓣醬70克,大料、花椒、胡椒麵各少許,蔥、薑各20克,大蒜10克,辣椒油5克,水澱粉5克。

製法:牛肉洗淨,切成3.5厘米見方的塊,蔥切段,薑、蒜切片。

鍋燒熱,放入油(約100克),將蔥、薑、蒜下入煸出香味,再放入牛肉,煸幹水分,加豆瓣醬繼續煸炒至出紅油,烹入料酒,放入花椒、大料,加醬油、鹽、糖、胡椒麵,倒入水(約1000克),大火燒開,改用小火煨3個小時左右。

除去花椒、大料及蔥薑,加入味精,再用旺火收濃汁,少許水澱粉勾芡,淋上紅油即可起鍋。

特點:具有濃鬱四川風味,棗紅色,辣、鹹、香、濃。

蔥燒海參主料:水發海參500克。

配料:蔥段(蔥白)100克。

調料:醬油30克,料酒25克,味精5克,食糖15克,毛薑水10克,清湯400克,水澱粉適量。

製法:將海參開膛取出腸子和沙包,然後洗淨,坡刀切成條。鍋內放油(約70克)燒五成熱時下入蔥段,炸至金黃色,倒入1碗中,即成蔥油。

將海參放入開水中氽一下,再用清湯、料酒、毛薑水上火煨5分鍾,撈出海參,將湯棄去不用,另起鍋,放入清湯約200克,加醬油、料酒、毛薑水、糖、味精,開後撇去浮沫,將煨好的海參倒入,再加炸好的蔥段,再煨一會,淋入水澱粉勾芡,加蔥油即成。

特點:顏色金紅,有濃鬱的蔥香,海參鮮美。

滑溜肉片原料:豬裏脊肉400克,小黃瓜1條,香菇5朵。

調料:蛋白1個,鹽1/2小匙,生粉1大匙,水1大匙,油2大匙,醬油1大匙,醋1中匙,酒1小匙,蔥段、辣椒段各少許。

製法:肉切薄片,用蛋白、鹽醃10分鍾,再泡在生粉及1大匙水裏,香菇去蒂泡軟切絲,小黃瓜切片。

油2大匙高功率2分鍾後放醃泡好的肉及香菇絲,高功率4分鍾。

取出後放入醬油、醋、酒及小黃瓜,高功率1分鍾,撒上蔥段、辣椒段即可。

特點:紅綠相襯,肉軟滑潤,酸辣味醇。

楊梅蝦球主料:土豆250克。

配料:冬筍50克、胡蘿卜50克、青豆50克、油菜葉200克。

調料:精鹽3克、白糖1克、味精3克、麵粉50克、發酵粉5克、蕃茄沙司15克、老薑5克、花椒鹽及清水適量、熟花生油1000克(約耗100克)。

製法:將洗淨的土豆煮熟,去皮,製成茸狀。

將冬筍、胡蘿卜、青豆分別放入沸水鍋內打焯、過涼備用。

將切成絲狀的油菜葉抖散在燒熱的熟花生油中炸,酥後撈出瀝油,平鋪在器皿中並撒上精鹽、味精。

將土豆、冬筍粒、胡蘿卜粒、青豆、薑末、精鹽、味精、白糖等調勻後再放麵粉、清水、發酵粉順向攪勻成稠狀,即為“蝦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