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1 / 2)

對幼兒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思維活動,幼兒不僅能認識眼前的事物,還能對過去以至未來的事物進行學習,不僅了解事物的表麵特點,也有助於對事物本質特點的了解。思維力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思維的發展分為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三個階段。0~3歲的孩子,直觀動作思維占主導地位;3~6歲的孩子,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而成人主要的思維方式是抽象邏輯思維。

一、幼兒思維的特點幼兒的思維過程主要包括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這些過程在整個思維活動中相互緊密聯係,不可分割。隨幼兒年齡的增長,在教育影響下,幼兒的思維水平即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和概括的水平會不斷提高。

從年齡來看,0~3歲孩子的思維活動是直觀動作思維。在這個階段,思維是依靠感知和動作來完成的。孩子隻有在聽、看、玩的過程中,才能進行思維。邊玩邊想,一旦動作停止,思維活動也隨之停止。如事先他並不知道自己要畫什麼東西,隻能畫完後才能把畫的東西想像成一種東西告訴你。

2~4歲孩子的思維開始從直觀動作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過了3歲以後,孩子的思維就可以依靠頭腦中的表象和具體事物的聯想展開,他已經能擺脫具體行動,運用已經知道的、見過的、聽過的知識來思考問題。雖然這時直觀動作思維仍占很大成分,但是具體形象思維也占了很大比例。如,大象是動物園裏的大象,老師不是所有的老師,而是專指幼兒園的老師等等。他的思維活動必須依托一個具體形象來展開。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思維由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過渡到抽象思維。幼兒主要憑借動作、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幼兒的生活經驗及各種事物在頭腦中的印象直接影響他對事物的理解,如在給孩子講故事時借助圖畫書,在進行數字教育時,利用各種實物如水果、柱子、小棍等,教育的效果更好。正因為思維受頭腦中已有形象的影響,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幼兒很難理解。在學齡前晚期,幼兒的抽象思維開始發展,五六歲的孩子可以進行簡單的推理和解決問題,如你的書不見了怎麼辦?如果你餓了怎麼辦等一類的問題可以進行解答,也可以不借助圖畫,僅憑家長的講述理解故事或與自己生活無關的事情。

二、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善於思維的孩子能更快地掌握知識和認識周圍的世界。因此家長從小就應注意培養孩子的思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