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血液係統疾病血液係統(1 / 3)

包括骨髓、肝、脾、胸腺和淋巴結。胎兒時期主要由卵黃囊、肝、脾和骨髓造血,生後主要是骨髓造血。但遇到特殊情況需要增加造血時(如各種感染、溶血、貧血等),肝、脾、淋巴結隨時可恢複到胎兒時期的造血狀態(稱髓外造血),此時便會出現肝、脾和淋巴結腫大。常見的血液係統疾病有各種原因所致的貧血、血小板減少、溶血和白血病等。

一、缺鐵性貧血本病是由於食物中攝取的鐵,不能滿足機體的生理需要,使體內儲存鐵減少,血紅蛋白合成不足的一種貧血,多見於6個月~3歲小兒。常見原因是體內儲鐵不足(母親妊娠後三個月攝入鐵不足,生後攝入鐵不夠)、生長發育過快和某些原因造成的鐵吸收障礙或消耗過多。

患兒表現疲乏無力、頭暈、眼花、耳鳴。

食欲減退,愛吃一些特殊的東西,象泥土、牆皮、爐灰渣、紙張、粉筆等。

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皮膚粘膜逐漸蒼白,以嘴唇,口腔粘膜和甲床比較明顯。

肝脾及淋巴結腫大。

重者有心慌、心率快、心髒大,甚至心衰。

容易發生反複感染。

血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血清鐵減少。

治療辦法口服鐵劑,常用硫酸亞鐵,也可用其它鐵劑治療。3~4周後貧血糾正,還要再服一個月,以補充儲存鐵的減少。

服用維生素C、胃蛋白酶等可利於鐵的吸收。

貧血嚴重者可少量輸血,但速度要慢。

去除病因,預防感染。

護理要點適當休息和活動。

合理添加含鐵的食物,如肝、蛋黃、瘦肉、腎、大豆、綠葉蔬菜、水果等。

加強皮膚及口腔的護理,防止小兒吃特別異常的東西(煤渣等)。

鐵劑要在兩餐之間吃,不要和牛奶、鈣片、茶水等同服,以免影響鐵的吸收。

預防措施提倡母乳喂養。

不論母乳或人工喂養的小兒,都應當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

牛奶必須煮沸,以減少因過敏而導致的腸出血。

嬰幼兒所吃的米粉、穀物最好要加上硫酸亞鐵。

早產兒因體內儲存鐵減少,要在2個月時服用鐵劑預防。

二、嬰兒營養感染性貧血本病又稱雅克什綜合征,是營養不良與感染共同作用所致的嬰幼兒時期一種特殊類型的貧血。多見於6個月~3歲的小兒。

患兒表現麵色逐漸蒼白。

不規則發燒。

肝、脾、淋巴結腫大,尤以脾大最顯著,引起腹部高度膨隆,嚴重時影響呼吸。

皮膚出現出血點。

血液檢查白細胞明顯增多,紅細胞大小不等,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減少,網織紅細胞增加,血小板數可減少。

骨髓檢查同時有感染和營養性貧血的改變。

治療辦法抗菌素控製感染,必要時手術清除感染病灶。

補充營養,給鐵劑、維生素B12和葉酸。

少量多次輸血。

護理要點臥床休息。

供給含有豐富蛋白質、鐵、維生素及易消化飲食。

加強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幹燥,及時處理皮膚化膿性感染灶。

注意保護脾髒,防止外傷引起脾破裂。

合並有佝僂病者要防止骨胳畸形。

預防措施合理喂養,按時添加輔食。

預防各種感染。

預防佝僂病。

三、再生障礙性貧血本病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導致的一種全血減少綜合征。原因不明,可能與接觸放射性物質和毒物、服用氯黴素、某些解熱鎮痛藥(保泰鬆、安乃近)及傳染性肝炎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