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傳染病是指具有傳染特點的一類疾病,可以造成小範圍或廣泛的流行。常見的有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紅熱、細菌性痢疾、乙型肝炎等等。
一、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末春初多見,發病高峰年齡是7個月~5歲。
患兒表現發燒:體溫逐漸增高,可達39~40℃以上,嚴重者出現高熱抽風。
咳嗽、流涕、打噴嚏。
瞼緣紅腫、流淚、怕光、眼睛發紅。
發熱2~3天後口腔粘膜充血並有細小沙粒狀黃白色小點(麻疹粘膜斑)出現。
發熱3~4天後,耳後發際出現淡紅色皮疹,很快波及麵部、頸部、軀幹,2~3天後波及四肢、手心、腳心。皮疹與皮疹之間有正常皮膚,疹退後的皮膚有棕褐色素沉著,並有糠麩樣脫皮。出疹同時體溫越來越高,其它表現越來越重。從發燒到皮疹消退大約10~14天。
可並發肺炎、喉炎、腦炎等。
用特殊技術檢查可查到麻疹病毒或抗體。
治療辦法止咳鎮靜、解熱退燒(高熱時用小量解熱劑)。有並發症時采取相應措施治療。
中醫辨證施治、用升麻葛根湯、犀角地黃湯等方劑治療。
護理要點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室溫20℃,濕度60%),定時通風,忌過堂風,保持空氣新鮮。
給吃清淡、富於營養及易消化飲食,如菜湯、豆漿、牛奶、麵條、稀粥等,病情好轉時可吃蒸雞蛋糕、肉沫等食物。不要忌口,以防營養缺乏。每天要供給足夠的水分。
雙眼球結膜充血,有分泌物時,用生理鹽水或2%硼酸液清洗雙眼,然後點上氯黴素眼藥水,夜間用紅黴素眼膏,角膜幹燥時用消毒的濃縮魚肝油點眼,預防性口服維生素A。
淡鹽水漱口,口腔有潰瘍時可用3%雙氧水洗後塗1%龍膽紫或上冰硼散。
發熱時可用小量退熱藥和鎮靜藥,也可以用溫水擦澡,但不要用冰枕和冷敷,以免影響出疹。
預防措施病兒隔離,無並發症者應隔離到出疹後第5天,有肺炎時要隔離到出疹後第10天。
避免與麻疹病兒接觸。
麻疹流行期間,不宜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最好不串門。
8個月以上未患過麻疹的小兒進行麻疹減毒活疫苗預防接種,5~6歲補種一次。
患有慢性病或年幼體弱兒,接觸病兒後要在5天內注射麻疹免疫球蛋白、胎盤球蛋白或者是成人血漿,可免於發病。接觸後5~9天內應用上述方法,僅可以減輕症狀,不能防止發病。
二、風疹本病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孕婦早期患風疹時可影響胎兒發育。風疹病毒通過呼吸道傳播和胎盤傳播,5歲以下小兒多發。
患兒表現發燒。
咳嗽、流涕、咽紅。
結合膜輕度充血。
嘔吐、腹瀉。
發熱當天或第2天見麵、頸、軀幹,上肢等處皮膚有淡紅色散在的斑丘疹,24小時內出齊。皮疹一般於3天內退盡,疹退後可有細小糠麩樣脫屑,但無色素沉著。
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特別是枕部、耳後和頸部淋巴結腫大明顯,有壓痛,數周以後才能消退。
可有腦炎表現。
特殊病原學檢查可查到風疹病毒或血中風疹病毒抗體滴度升高。
治療辦法無特殊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處理。
中藥清熱解毒治療。
護理要點急性期臥床休息。
給予清淡、富於營養、易消化食物。
保持口腔清潔,可用鹽水漱口或複方硼酸液漱口,一日數次。
眼部症狀明顯時可用氯黴素眼藥水點眼。
皮膚發癢時可塗擦1%氧化鋅溶液,注意防止皮膚感染。
預防措施母親妊娠早期應避免與風疹患者接觸,以防感染風疹而傳給胎兒。一旦與風疹病人接觸,都要檢查風疹血凝抑製抗體,陽性時要注射風疹高價免疫球蛋白20~30ml。
風疹減毒活疫苗預防接種(國外已實行國內尚未開展)。
隔離病兒,防止傳染其它小兒,一般5~7天,如果是先天性風疹綜合征應隔離到病毒分離陰性為止。
三、水痘本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毒通過呼吸道、皰疹漿液汙染的手,皮膚和日用品造成傳播。主要見於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
患兒表現發低燒、中度發燒或發高燒。
咳嗽、流涕、周身不適。
當日或第二天,全身皮膚迅速出現成批細小紅色斑丘疹,幾小時後變成橢圓形大小不等水滴狀清亮的水皰,伴有癢感,24小時後水皰內水變得混濁。1~3天後幹燥結痂。在同一處皮膚可見斑丘疹,新老水皰疹和幹痂,少數病情嚴重的可有大皰皮疹,皰內可有出血,甚至合並水痘肺炎,繼發皮膚膿皰病等。
治療辦法無特效治療方法,切忌勿用激素。
皰疹搔癢,可以用爐甘石洗劑外塗,水皰已破者,可塗龍膽紫。
當繼發細菌感染可能時,用抗菌素治療。
用中藥清熱解毒祛風治療。
護理要點臥床休息。
給予含豐富維生素、易消化飲食,以清淡流食為主,多喂開水。
保持雙手清潔,勤剪指甲,小嬰兒可用紗布包裹雙手或戴手套,以免抓破皮膚出現繼發感染和留下瘢痕。
保持衣被清潔,衣服不要過緊,被子不宜過厚,過熱可使疹子發癢。
皮膚發現感染時,患兒衣被、毛巾均要消毒。皰疹破潰後,要塗龍膽紫。
皮膚搔癢明顯影響睡眠者,可用脫敏藥。
病人隔離,一直到皮疹全部結痂為止。
預防措施發現病人立即隔離,防止傳染。
托幼機構中發現水痘,要立即隔離,同時檢疫3周。
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兒應禁止和患兒接觸,以防引起嚴重傳染。如已接觸了水痘病人3天之內,要注射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可以免於發病或減輕病情。
四、流行性腮腺炎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咳嗽、飛沫、打噴嚏等傳播,也可通過口腔傳播。主要見於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
患兒表現發燒。
食欲不振,全身不適。
腮腺腫大:一側或雙側麵部腫脹,以耳垂為中心,局部不紅,無明顯界限,摸之痛。有時張口困難,1~3天腫脹達高峰,3~7天後逐漸消退。
可並發胰腺炎、腦炎、心肌炎、睾丸炎、副睾炎、卵巢炎等表現。
治療辦法中藥清熱解毒,如板蘭根、大青葉各15克水煎服。
高燒時應及時降溫,有並發症時應根據具體病情對症處置。
護理要點輕者在家隔離,重者醫院隔離,直到腮腺腫脹完全消退為止。
給予清淡易消化飲食,忌吃酸辣物質以免加重疼痛,鼓勵多飲水以衝淡毒素。
保持口腔衛生,勤用鹽水或複方硼酸液漱口。
腮腺腫脹疼痛劇烈時可以冷敷或用清黛調醋敷於患處。